中国现代汉字之父?

时间:2025-03-14 22:24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中国现代汉字之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

二、中国现代美育之父?

徐悲鸿。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三、中国现代教学之父?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是蔡元培。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一、文理两科,专署学里,其他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如若遍设其他各科,就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

蔡元培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

1928年,他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美术学院,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本科等的最高美术教育机构,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以弘扬民族文化,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办学宗旨。

四、中国现代火车之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1]。[1]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2],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3],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4]

1919年4月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

五、中国现代水利之父?

中国水利之父李仪祉先生至少有两位德国水利导师,他可能终身都未见过各路传记中所说导师“恩格司”(德国水利名家Engels Hubert,德雷斯顿工业大学水利教授)。现有各路传记、网络故事及秦腔戏剧《李仪祉》中都绘色绘色地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恩格司、李仪祉师徒的深情厚谊。

  尽管可能从来未被李仪祉传记类作品提及(《李仪祉年谱》一书中没有记载),但他真正的水利导师可能主要是但泽工业大学埃勒斯教授(Paul Ehlers)与舒尔策教授(Otto Schulze)。埃勒斯教授是德国水利名家,舒尔策教授后来还成为但泽工业大学校长或教务长(Rector)。我依据的材料是石印本《李儀祉先生遺著》里的《甲寅夏修学旅行记》,各路李仪祉传记与故事,看来受“恩格司、李仪祉师徒关系”之迷信式困惑,而选择忽略此文中出现的德国但泽工业大学的教师姓名及事迹。

六、中国现代铝业之父?

邱竹贤我国最著名的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一生从事铝冶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冶金教育学家、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被誉为“中国铝材之父”。

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邱竹贤在铝工业界所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他在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推广,科研的进步等方面贡献着他全部的能量。

1981年开始,邱竹贤开始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这么多年,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毕业生。值得称赞的是,在忙碌的工作教学中,邱竹贤还书写了多篇论著和科学论文,比如《专业轻金属冶金学——电冶铝》、《铝冶金学——铝电解》、《氟化镁对于冶电解过程的影响》等。

七、中国现代语言之父?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5日),字宜仲,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武进县)人,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1892年生于天津,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颁发荣誉博士学位,并拥有美国国籍。1982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9岁。

八、中国现代电信之父?

以李世鹤为首的大唐电信科研人员研究开发的TD-SCDMA,已被国际电信联盟认可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在世界上被接纳的三个标准中,这是唯一一种由中国人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在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国没有一项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与核心知识。正因为如此,李世鹤被誉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之父”。

  正在此间出席由建设部、中国新闻社等单位主办的“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的李世鹤,对TD-SCDMA标准的前景充满信心。

九、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欧阳予倩的剧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具有与时代脉搏相通的进步倾向,如1913年创作的《运动力》,是他在辛亥革命后对“革命新贵”的嘲弄。“五四”运动时期,他的《回家以后》、《泼妇》和《屏风后》,都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它们或揭露旧道德的伪善,或宣扬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艺术构思也是多姿多彩的。

十、中国现代化学之父?

徐寿,字生元、号雪村,1818年生,无锡钱桥社里人,化学与机械专家。

青年时代目睹朝廷腐败无能,即弃科举,转研读自然科学和西方科学知识,经20多年刻苦学习,他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1868年起,主持上海翻译馆馆务并参与翻译工作达17年,共译介出版了《汽机发轫》等西方科技书籍17部计105本168卷,专论9篇。其中有许多是化学著作,系统介绍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并首创用新造汉字命名化学元素。

1873年徐寿任江南制造局提调。1874年他在上海与英国傅兰雅等创办格致书院,开始化学实验的演示工作,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同时创办《格致汇编》刊物,对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推动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

因积劳成疾,徐寿于1884年病逝。

其传世译著有《化学鉴原》、《化学考质》、《西艺知新》、《化学求数》、《法律医学》等。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