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时间:2024-08-20 06:03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环境污染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人为地质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城市化建设、工业生产等活动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地质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然而,目前地质环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一些地方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时,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甚至引发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严重:一些矿产资源开发和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防治不力:一些地方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不及时,防治措施不到位,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但目前公众对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还不够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科技支撑不足:地质环境保护需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公众对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对地质环境保护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装备。总之,地质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我国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中国地质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地质灾害:中国地处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地震频繁,并且分布广泛,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也经常发生。

2. 土地沉降与地面下沉: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排水过度、沉积物的压实以及地质构造活动等原因,一些地区出现土地沉降和地面下沉问题。这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水资源利用难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土壤污染:由于工业生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区土壤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

4.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破坏:中国是世界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开采活动引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5. 岩溶地质问题:中国岩溶地质发育广泛,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以及地下洞穴垮塌等问题持续存在。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农田和城市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6. 水资源问题:中国存在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和水灾害等问题。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过度开发和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造成挑战。

这些主要问题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解决和缓解。

四、人类环境问题与原生环境地质分别指什么?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一类是人类活动引 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原生和次生两类环境问题,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它们常常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五、冰岛地质环境?

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其他沿海地区主要为沙滩,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冰岛有100多座火山,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km²的小岛。

冰岛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

六、环境地质和地质环境有什么区别?

二者侧向不同,环境地质侧重环境,其概念主要表述因地质特征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注重利用地质原理解决环境问题。简单来说,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都是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地质环境侧重地质,一般用于描述区域的整体地质特征,主要阐述区域背景状况。

七、什么是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地球表层下面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的状况。

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地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开采大量的矿石,从中提取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原料,还从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以及放射性物质中获取大量能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更大了,一些大型工程直接改变了地质环境的面貌,同时也是一些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洪涝灾害等)的引发因素,这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八、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调查区别?

二者侧向不同,环境地质侧重环境,其概念主要表述因地质特征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注重利用地质原理解决环境问题。

简单来说,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都是该方向的研究内容。

地质环境侧重地质,一般用于描述区域的整体地质特征,主要阐述区域背景状况

九、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条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条例

第一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是指对因矿山勘探、开采造成的山体植被破坏和土地挖损、塌陷、压占、污染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采取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等工程技术及生物措施进行的治理恢复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矿山,包括新建、生产、历史遗留和政策性关闭的停产、闭坑及废弃矿山的绿色植被恢复等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第四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当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第十条 第二十条 第三十条

基本信息

通过时间2003年7月25日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条例简介

2003年7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工程建设等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

地震灾害防御,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地质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环境保护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实际,组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监测设施。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省的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及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以及破坏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标志的行为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