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哪些?

时间:2024-08-22 03:26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哪些?

岩石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一、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二、沉积岩的成因: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三、变质岩的成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能使所有岩石变成变质岩。当岩石变成变质岩后,它的外形、构造、晶粒结构以及矿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变成变质岩,一种变质岩也可以变成另一种变质岩。变质岩比如大理岩、板岩等。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二、地质分类有哪些类型?

地质构造只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分为内力成因和外力成因两种,内力构造有水平构造就是褶皱(向斜背斜),以及垂直构造就是断层(地堑地垒)。

一、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2.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若褶皱的岩层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剥蚀作用时,则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地面上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岩层。褶皱岩层遭到强烈风化剥蚀后,地面的起伏主要取决于岩石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若褶皱岩层为同一种岩性或强度相近,由于背斜核部断裂较向斜核部发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梁。

二、节理

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

三、断层

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

三、太行山的地质成因类型?

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以后的一次次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后又与东西的华北大平原断裂,形成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

四、裂缝的成因及类型有哪些?

裂缝,按其成因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按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静止裂缝、活动裂缝和发展中裂缝。 (1)结构性裂缝: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其分布及宽度与外荷载有关。这种裂缝出现,预示着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者存在其它严重问题。(2)非结构性裂缝: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 (3)静止裂缝:形态、尺寸和数量已稳定不再发展的

五、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

1、 1.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被垂直裂隙分割的岩土体,因其根部空心、破碎、压碎或局部滑移而失去稳定性,突然脱离其母体,并向下倾斜滚动的地质现象。

2、 临灾的前兆特征是经常出现坠块和小崩塌;添加裂缝;动植物异常。

3、 2.滑坡:滑坡是指在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和人工削坡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滑下斜坡的自然现象。

4、 临灾的前兆特征是前缘隆起和放射状裂缝;后缘裂纹变宽,导致新的裂纹;中间裂缝加宽,产生新的裂缝,台阶分散,坍落度小;后缘出现斜裂纹。

5、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自然地质现象。

6、 它是由山谷或山坡中的降水(暴雨、冰川、融雪水)产生的固体物质(如沉积物、石头和巨砾)的特殊洪流。它是高浓度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7、 运动过程介于滑坡、塌方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还是人为因素。

8、 临灾前兆特征是大量松散物质;山崩和滑坡在山谷的两边都很严重。

9、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塌陷,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0、 由于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

11、 5.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开裂,在地面上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现象。

12、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就可以形成地质灾害。

13、 6.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垂直下降。

14、 人为因素主要指地下水、油气资源的开采和当地负荷。

六、地质分类有哪些地质分为什么类型?

一类土(松软土):砂土、粉土、冲击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

二类土(普通土):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质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

三类土(坚土):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粉质粘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填土;

四类土(砂砾坚土):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汗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是粘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砾石;软泥灰岩;

五类土(软石):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灰岩及贝克石灰岩;

六类土(次坚石):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

七类土(坚石):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

八类土(特坚石):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角闪岩。

七、al地质成因?

地层的沉积一般分为:

ml--人工填土

pd--植物层

al--冲积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ol--风积层

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

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

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冲积物(al)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

八、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灾害的成因:  

1、板块运动,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云南处于太平洋、印度洋、亚欧三大板块交汇处,形成高山、河谷的落差大,易发生地震、洪灾、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受季风和热带气旋影响,导致云南多雨现象。云南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太平洋水汽影响,导致每年9月,云南就进入雨季,而且诱发洪灾、泥石流。  

3、森林遭到砍伐或利用不合理,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特别是西双版纳,出现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的情况。泥石流,不是雨量大导致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了,土壤经不起雨水冲刷而致使泥石流多发。 

九、汉江地质成因?

:根据汉江流域的地层情况,可知自从经过三叠纪末期的造山运动以后,本流域不再受到海侵。

当侏罗纪的时候,本流域低洼地区成为内陆湖泊,有砂岩和页岩的沉积。

侏罗纪末期的造山运动在本流域非常剧烈,完成了本流域地貌的 大轮廓。

白恶纪时期本流域只有汉中盆地略有沉积,其余各地可能都是侵蚀区。

白恶纪末期的造山运动使本流域地面上升,发生褶皱与断层,造成很多盆地与地堑,如郧县盆地、均县盆地、丹凤-商县地堑、西峡地堑等。

在这些盆地与地堑中沉积了第三纪红色岩系。

发生在 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本流域整个地面隆升,秦岭、巴山、荆山、大洪山、大别山等均因这次运动而重新上升为高山。

经过这次运动后,本流域的地貌基本上已 和现在的一样。地形及气候汉江流域位于北纬30°8′~34°11′,东经106°12′~114°14′,距海洋甚远。

全区北有秦岭、外方山与黄河流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桐柏山与淮河流域毗邻,西南以大巴山与嘉陵江流域相邻,东南为江汉平原。

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一东南向敞开的 喇叭形,使东南季风可长驱直入本流域,加之北界的秦岭山脉,一般高程在2500~3000米之间,它不仅有抬升气流的作用,而且阻滞北方冷空气侵入,因而这里成为中国南北气候交界地带,流域内气候较温和。水系结构 陕西省境内的汉江为汉江上游段,因此山地河流发育,支流众多,长度在5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8条,在100千米以上的有18条。

水系分布为不对称树枝状,北岸支流比南岸多而长,河网密度也比南岸大,北岸为1.69千米/平方千米,南岸只有1.52千米/平方千米。

十、江苏地质成因?

  主要是流水搬运和沉积形成的,以平原为主。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