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形成?

时间:2024-09-16 18:22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巢湖形成?

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

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二、巢湖地质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地处东经117°25′~117°58′和北纬31°16′~32°。全境东西宽约50.8千米,南北长约80.6千米,全市土地总面积2046.14平方千米。

巢湖是“三水”之都。濒临长江,坐拥巢湖,是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 巢湖是“三优”之城。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渺、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重点旅游开发区,湖光、奇花、温泉、溶洞并称“巢湖四绝”;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巢湖市拥有巢湖岸线95.78公里,适宜建港岸线34公里,是合肥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地。

三、地质形成过程?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疏松、崩解或化学成分改变。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膨胀与收缩不一致,发生崩解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流水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

冰川沉积:冰碛物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

四、贵州地质形成?

贵州地质结构复杂,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东部,整体地形西方偏高,地形坡度较陡,是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

这里的地形切割强烈,地势起伏较大。由于贵州在地史演化历史长河中已历经多次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不但使区内地质构造及其复杂,皱褶、断裂发育,也使构造发育具有多样性、断承性等特点。

正是因为地层岩石受到板块构造的影响,变得比较破碎不完整,一些山体破面陡峭,甚至影响了岩土体出露与分布。就这样产生了贵州复杂的地貌类型。

贵州省独有的地质、地理、气候、水文条件导致贵州省地质环境非常的脆弱,也因为以上地质条件的约束,使得贵州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

五、巢湖什么时候形成?

巢湖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的说,就是地层下沉,出现一个大坑,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巢湖。巢湖的年龄可不短,早在公元前500万年以前,巢湖就在地球上活蹦乱跳了。 不过,老百姓不喜欢听什么地质学上那些拗口的名词,他们更喜欢听虚无缥缈的传说…… 公元前N年,巢州一带没有湖泊,只有绵延不绝的丘陵。老百姓靠天吃饭,太阳公公成天晒屁股,年年干旱无雨。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多年求雨也没动静。这一切都是玉帝捣的鬼,可能是这里的百姓“事天不诚”,故作惩罚。

可来自东海的小白龙心地善良,不忍无辜百姓受苦,不顾玉帝的反对,请来风雨雷电诸神,下了一场大雨,解救了干旱中的百姓。玉帝不爽,甩出神鞭,把小白龙从天上抽到地上。说你们不是想喝水吗,那就让你们喝个够!小白龙被百姓救起后,他没考虑自己的安全,他赶紧把这个坏消息通知大家,立刻辙离。大家前脚刚离开,巢州就陷进地下几十米,大洪水后脚跟进,变成了一片汪洋。这就是巢湖附近有名的传说——陷巢州。

六、巢湖是怎么形成的?

陷巢州长庐州形成的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