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评估如何分级?

时间:2025-01-28 22:17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危险性评估如何分级?

危险性评估根据客观因素,人为因素,气象因素进行分级量化和特征描述。分为——1级低风险(量化范围85-100),2级中风险(量化范围65-85),3级高风险(量化范围25-65),4级极高风险(量化范围0-25)。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 (1)、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2)、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 (1)、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2)、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 (1)、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2)、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 (1)、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2)、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灾防治领域国家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近日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干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北京中地华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市地质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而成,主编人员为殷跃平、颜宇森、高姣姣等。

该规范吸收了数十年来全国建设工程或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规范内容主要涵盖了地质灾害调查及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成果提交的内容、方法、要求和程序等,增加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指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表、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表的有关要求。

该规范正式实施后,各地建设项目或规划区的各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严格遵照规范规定开展,从而使各类建设项目或规划区的工程选址更加合理,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提高现有各类建设项目或规划区评估工作的质量,提升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预防和减轻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所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符合规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还可为政府部门或各类建设单位提供服务,满足公众和科学研究对规划用地灾害情况、土地适宜性等信息的需求,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研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对于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我们可以了解灾害的潜在危害和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通过对地震烈度、地层构造、物质介质等因素的分析和计算,可以评估其对人员、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醒相关部门和居民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报告中的评估结果能够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流程。

  1. 收集资料:包括地质调查、地形测量、历史灾害记录等。
  2.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如地震烈度、坡度、降雨量等。
  3. 建立评估模型:根据评估指标和相关数据,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
  4. 数据分析和计算: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建立的评估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
  5. 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和相关分析,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应用案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地处地震带,同时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灾害的危害,相关部门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先是收集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历史灾害数据,然后确定了评估指标,包括地震烈度、地层构造、降雨量等。利用这些指标,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

接下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通过评估模型,得出了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根据这些结果,编制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报告中指出了不同地区的灾害潜在危害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和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可以为政府部门和居民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总结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因素的评估和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报告中的评估结果也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的危害。因此,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高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取消没?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的公告》(2014年第29号),取消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不再报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和备查。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由评估单位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六、什么项目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要求,相关技术要求依据《通知》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知》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对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报告应经具有资格的资质灾害防治专家进行审查;对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

  评估成果根据评估级别的不同分别由县级、市级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按要求抄报部、省、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3)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什么阶段做?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2)建设项目选址前,建设单位应向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询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分布和矿业权设置情况,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建设单位查询提供便利条件。确需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工程建设规范确定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范围,委托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属于安全评价吗?

地质灾害评估属于安全评价。由于地质灾害的评估专业性较强,因此由自然资源厅下属事业单位编制,而非应急管理厅下属教培机构或社会上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

九、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一定要做吗?

评估之前必须要进行调查,调查是收集资料的需要,为评估服务的,评估报告才是你最终的成果,总体来看,这两个是一项工作,是包含的关系。

十、危险性评估与风险性评估?

危险性的评估是指生产过程当中可能会对员工造成损害点的评估,而风险性的评估涵盖的层次就是指产品在制作以及生产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行为及方式会产生相关产品品质问题异常。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