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
侏罗纪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
白垩[è]纪是 中生代最后纪,始于1.455亿年前,结束于6550万年前,历经7950万年。
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白垩纪末或新生代第三纪初。大灭绝的结果使得在距今约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生代。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的原始爬行类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哺乳类,最后出现人类。鸟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哺乳类还要晚一点,它是由中生代爬行类分化出来,并向空中发展的一个特殊分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三趾马红土属于古土壤,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在距今二亿二千万年的二迭纪,这里尚是鄂尔多斯内陆盆地的一部分。进入上新世即在距今约一千二百万年时起,开始出现了土状堆积物。这种土状堆积物就是呈现在黄土高原底层的红色黏土,即三趾马红土。
东川红土地生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其紫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后经风化,淋滤,土壤中留存了三氧化二铁,就生成了红土地的美丽风景。
属于花岗岩地质时期。
花岗岩由火成岩形成,是一种钢硬的晶状体石材,最初由长石、石英而形成且夹杂着一种或多种黑色矿物质,在结构上都是平整排列的。
花岗石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要成分。其中长石含量为40%~60%,石英含量为20%~40%,其颜色决定于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花岗石为全结晶结构的岩石,优质花岗石晶粒细而均匀、构造紧密、石英含量多、长石光泽明亮。
花岗石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属于酸性岩石。某些花岗石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这类花岗石应避免用于室内。花岗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耐酸碱、耐气候性好,可以在室外长期使用。
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纪,纪下分世,世下分 期,期下分时。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世、期或时的遗物,间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时间(当然是很粗略的估计值)。事实上,年表的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划分的,和日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个宙、代、纪、世、期或时经历的准确时间。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宙、元古宙、 显生宙
显生宙又分为: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 第四纪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 scale)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地质年代(GeologicalTime):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