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1681),清初将领。山西大同人。原姓李,祖籍河南。有西路马鹞子之称。早年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嗜赌,一掷千金,后投王姓将领做了干儿子改姓王。
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造反,纵横驰骋,清军直呼:“马鹞子至矣。”
摄政王多尔衮两次亲征未能奏效,王辅臣因而一战成名。不久投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
多尔衮死后,辅臣获得顺治重用,监临洪承畴部,后洪承畴保举王做总兵官;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以后王跟随吴三桂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
康熙即位后,调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拂臣
词语解释
辅弼之臣。拂,通“弼”。
引证解释
引《韩诗外传》卷八:“时进善者百人,宫朝者千人,諫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六人。”
辅臣,原本是指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
出处
《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元丰 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 米芾 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 《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 鼇拜 擅杀辅臣 苏克萨哈 及其子姓。”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 周延儒 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 杨嗣昌 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1,索尼:
正黄旗,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在四大辅臣中排在首位,年龄也最大,因为鳌拜的权势越来越大,历经三朝的索尼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为了安全起见就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从不和鳌拜正面对抗,在《康熙王朝》里被孝庄称为老狐狸,因此孝庄为了拉拢索尼遏制鳌拜,就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并且立为了皇后,索尼也因此从避让转为正面支持康熙,索尼毕竟年老,在康熙六年就去世了。
2,苏克萨哈:
正白旗,曾经是多尔衮的属官,因为告发多尔衮得到了顺治的赏识,由于多尔衮的原因,两白旗一直是受到了压制,而苏克萨哈和鳌拜的争斗也是如此,鳌拜圈地的时候想要正白旗的土地就让他们互相争斗起来,可是不论是在朝堂的地位还是势力范围。
3,遏必隆:
镶黄旗,是清朝开国五大元勋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的军功也是他多年带兵作战打出来的,可是在成为四大辅臣后遏必隆却没有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康熙六年,康熙帝亲政的时候还专门加恩遏必隆,特封了一等公,赐双眼花翎,加太师衔。
4,鳌拜:
镶黄旗,四大辅臣里最有野心的就是鳌拜,因此在索尼退让、苏克萨哈被敌视、遏必隆依附的情况下,鳌拜的权势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索尼去世,苏克萨哈被杀害之后,鳌拜更是无人遏制,康熙虽然亲政,鳌拜也并不想真正的还政,基本上把持了朝堂的大权。
中国媒体界的一颗新星,全媒体记者刘成臣,以其出色的报道和深度分析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刘成臣先后担任过多个知名媒体的记者和编辑,积累了丰富的新闻业经验。
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刘成臣擅长用文字描绘出事件的真相,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议题。他深入采访报道,力求深度挖掘事实背后的真相,为读者呈现更全面、客观的报道。
作为一名全媒体记者,刘成臣的新闻风格鲜明而独特。他善于结合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闻内容,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事件发展过程。
刘成臣的报道不仅注重事实准确性,还着重于人性关怀和社会责任。他常常通过深度报道展现出社会中的温情和力量,引发读者共鸣,唤起社会关注。
未来,刘成臣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新闻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探索媒体创新的可能性,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中国媒体界的一面旗帜,引领新闻行业的发展方向。
刘国臣,现任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正科级督察专员
1995.9——1997.7 在陕西经贸学院上学;
1998.9——2011.7 在苏坊镇政府工作;
2011.7——2016.8 在小村镇政府工作,任党委委员、副镇长;
2016.8——2019.6 在县扶贫农发办工作,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2019.6——2020.9 在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任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0.9—— 至 今 在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任党组成员、正科级督察专员。
辅佐。亦指辅佐君王之臣。 元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曲:“刁斗无惊夜不敲,露布无文送青鸟,弼辅移承尽所学,虹气夔龙不惮劳。”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宠拜》:“你天高傍衮龙,日表依飞凤,论才推弼辅,礼合尊崇。”
去世
刘君辅(生卒年不详),今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清代由行伍历官湖广提督。曾被清朝廷封为“振威将军”。能作径尺大字,亦工诗。《滇系》有记载。
1、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孝庄文皇后指定辅助康熙皇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
2、苏克萨哈清朝大臣。姓纳喇。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后,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被杀。
3、遏必隆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
4、鳌拜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康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光绪没有辅政大臣,但是有太后垂帘听政辅政。
两者相比康熙四大臣手中权力几乎一样,既可以互相帮扶又能相互克制,让他们不能一人专政霸占朝堂,并且皇帝大婚后必须把权力上交。而光绪的辅政者是慈禧太后,朝堂之上一人独言,不管对与不对,没人敢反对,光绪大婚后表面上权力归还皇帝,但是真正说的算还是慈禧,并且她还特能活,直到把大清拖垮了才去世。
一、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
二,金日磾(mì dī)(前134~前86年),本姓金天氏,字翁叔,凉州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匈奴族。汉昭帝刘弗陵四大辅臣之一。
三,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
四,上官桀(公元前140—公元前80年),字少叔,陇西上邽(今甘肃省清水县)人。西汉外戚大臣,汉昭帝上官皇后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