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回填好
陶粒回填缺点:
1、陶粒是松散型的,且浮于水,无法固定沉箱内上下水管。
2、材料本身是硫化物,存在腐蚀性,且很容易造成堵塞二次排水孔。
3、工艺繁杂、成本高(做格子→填陶粒→布钢筋→做混凝土层→震动泵找平→二次防水)。
4、维修极其困难,无形中增加了维修成本及难度。
5、材料的生产过程造成严重污染,属于淘汰产品。
地暖回填的混凝土需要具有一定的导热性能,以便更好地传递热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石英砂混合水泥是可行的。
石英砂的导热系数确实比鹅卵石高,因此在热传递方面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石英砂的颗粒较小,容易产生空隙,这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因此,在使用石英砂混合水泥时,需要控制好水泥和石英砂的比例,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实性。
如果能够控制好水泥和石英砂的比例,并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那么使用石英砂混合水泥进行地暖回填是可行的,而且可能会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一般房屋建筑地基素土回填要求
1、每层填土夯实厚度一般按20cm左右,每层夯击完成后进行干容重密实度检测验收。
2、填料不得有异物,填料过筛,块体积控制在2cm直径以内。不得含有冻土块,素土或灰土含水率控制在5%左右,手攥成团,落地散开有尖。在基础外处于多水潮湿的情况下或抗震要求高情况,基础外用灰土回填。
3、浇筑C15商品混凝土垫层,楼房基础筏板为C30商品混凝土,按标准要求施工
深度大于20cm时。
当修补面积较大,深度大于20cm时,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包括膨胀混凝土和干硬性混凝土)、喷混凝土、压浆混凝土或真空作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20cm,可采用喷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10cm时,可采用普通砂浆或喷浆(素浆或挂网)填补。
当修补面积较小,深度大于10cm时,可用普通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或环氧混凝土回填;深度小于10cm时,可用预缩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深度在5mm左右的低凹小缺陷,也可用环氧石英膏填补。
回填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的现浇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水泥砂浆接口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小于5MPa;
2.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混合结构的矩形或拱形管渠,砌体的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4.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强度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5.回填时采取防止管道发生位移或损伤的措施;
6.化学建材管道或管径大于900mm的钢管、球墨铸铁管等柔性管道在沟槽回填前,应采取措施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
7.雨期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漂浮。
一、人工填土
用手推车送土,人工用铁锹、耙、锄等工具进行填土,由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土厚度,用人工夯实时:砂质土不大于0.3m ;粘性土为20cm ;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
深浅坑相连时,应先填深坑,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如必须分段填筑,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最后填成高于自然地面5cm 。墙基及管道回填应在其两侧用细土同时细心回填,防止墙基及管道中心线偏移。
人工夯填土一般用60 ~80kg 重的铁、砼、木夯,由4 ~8 人拉绳,二人扶夯,举高不小于0.5m ,一夯压半夯,按次序进行。大面积人工回填多用打夯机夯实。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得小于3m ,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 。
二、机械填土
1.推土机填土:自上而下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0cm 。推土机自行推运并刮平,来回行驶碾压,履带应重迭一半。
2.铲运机填土: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0 ~500mm (视压实机械性能而定),利用空车返回时将填土刮平,压实机械压实。尽量采取纵横向分层卸土,以利铲运机行驶时初步压实。
3.自卸汽车填土:汽车运的土,用推土机推开填平,每层虚铺厚度300 ~500mm(视选用压实机械而定)。
填土和压 (夯) 实施工要点
1.填方施工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水平分层整片回填碾压 (或夯实)。必须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 (倾斜度大于1∶1.5),碾迹重迭0.5 ~1.0m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下、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
2.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滚子下陷,在重型碾压机碾压之前,应先用轻型压实机械 (如拖拉机、推土机) 推平,低速行驶压4 ~5 遍,使表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时,应先用静压,而后振压。
3.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超过一定限度,压实效果显著下降,一般不应超过下列规定:平碾、振动碾2km/h ;羊足碾3km/h 。
4.机械填方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对不要求边坡修整的填方,边缘应宽填0.5m ,对要求边坡整平拍实的填方,边缘宽填不少于0.2m 。
5.用压路机进行大面积填方碾压时,应从两侧逐渐压向中间,每次碾压轮迹应有15 ~20cm 的重迭度,避免漏压,轮子的下沉量一般压至不超过1 ~2cm 为度。碾压不到之处,应用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械配合夯实。
6.用羊足碾碾压时,碾压方向应从填土区域的两侧逐渐压向中心,并应随时检查清除粘着于羊足碾之间接的土料。为提高上部土层质量,羊足碾压过之后,宜再用拖式平碾或压路机补充压实。
7.用运土工具压实时,运土工具的移动须均匀分布于填筑层的全面。
8.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机械 (推土机) 将表层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
9.人力大面积夯实填土时,夯前应初步平整,夯实时要按照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坑 (槽)、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中间。
10.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沉降量,以备自然下沉。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沉降量可按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预留。
11.填土区如有地下水或表面滞水时,应在四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已填好的土如遭受水泡应把上层稀泥铲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填方区应碾压成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
12.基坑 (槽) 和管沟的回填当基础隐蔽验收后,应立即回填。填土前应清除坑(槽)、沟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沟槽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沟槽底深浅不平时,应先填深坑后,再一起分层建筑。填土时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回填土料,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按本节填方的有关规定执行。在管道的上部和下部0.3m 内的回填土中,不应有石块、碎砖等硬杂物。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颗粒土回填。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 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基槽很窄无法打夯时,可用5 ~6kg 重的木锤打实或用2m 杠捣实。夯填时要防止震碎基础垫层和大放脚。为使回填土有良好的隔水作用,可在紧靠基础两侧20 ~30cm 的范围内用粘土夯实。
1. 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完成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防水施工。
3. 避开雨季,回填土要满足质量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4. 一般不能用淤泥和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物含量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5. 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6. 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 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地、平土和碾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
8. 当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碾压前应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
1. 混凝土块回填一般是不允许的,因为混凝土块在回填后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利于土壤通气、排水和根系的发展,对植物的生长也有较大影响。2.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混凝土块回填也是可以允许的。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为了填平一些不平整的地形或者填充地洞等,混凝土块回填也是可以采用的。但是,回填前需要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在回填后进行必要的检测。3.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混凝土块回填是被允许的,但需要在环境、植物生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处理。
一般台背的回填时间是在桥台浇筑完成后的28天后才能进行,但在14天后,砼强度基本就达到80%了,可以进行回填,但要注意观察桥台!
地梁俗称为基础梁,圈起来有闭合的特征,与构造柱共成抗震限裂体系,减缓不均匀沉降的负作用。与地圈梁有区别,(地梁)基础梁主要起联系作用,增强水平面刚度,有时兼作底层填充墙的承托梁,不考虑抗震作用。
桩孔回填一般是指空孔回填,即桩顶标高距实际施工地面标高有一段落差,为了防止人员坠落而将此部分空孔回填。如果该桩位对其他施工有影响,也需回填。主要是从安全和文明施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