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游记作家,他的游记《徐霞客游记》中并没有包含古诗。徐霞客的游记主要记录了他的旅行经历、风景名胜以及人文风情等内容,其文风简洁明快,以散文形式呈现。不过,徐霞客本人是一位文化博览、诗词造诣深厚的文人,他的诗作较为广泛流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徐霞客游记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指五岳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过五岳就相当于看过天下所有的山;而黄山兼具五岳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
409年的今天,徐霞客从宁海西门出发,踏上“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的游程。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今年的旅游日,不妨和LP一起云游那些让徐霞客都心驰神往、奔赴打卡的风景名胜,感受山水风土后的历史积淀。
福建 · 玉华洞
1628年,徐霞客第二次踏上旅途,首站目的地便是福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洞”之一的玉华洞,也在他的打卡清单之中。
徐霞客显然被这一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景观所惊艳到:他将玉华洞与武夷山、九鲤湖并称为“福建三绝”。洞口内外的岩石上还保留着许多历代题刻,是这座闽中奇洞早早成名的见证。
福建 · 赖源溶洞
赖源溶洞是目前福建已发现的最大溶洞群,听起来名头很响,但由于开发时间不长,加之山高路远,知名度仍然很低。整个溶洞群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洞穴,目前仅开发了幽琴洞一个。
幽琴洞全长966米,由垂直分布的三层溶洞组成,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丰富。同所有溶洞景观一样,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被附会上了各种形象和故事,洞穴在灯光的照射下斑驳陆离。
福建 · 虎崆滴玉
福建东山岛最出名的景点是一块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大石头——风动石。在石头前匆匆留影显然是走马观花了。
这片景区所在的海湾也很上镜,海滩上布满了海蚀性熔浆岩石,还有一个天然海蚀溶洞——虎崆滴玉,夏日清凉无比,不过涨潮时会关闭。
福建观景贴士
在福建游览溶洞、丹霞地貌、海蚀地貌时,请按照景区线路前行,不要随意触摸各种石头,也不要踩踏脆弱的地表。
广西 · 巴马水晶宫
不可否认,是“长寿之乡”的名声带红了巴马,连溶洞里的钟乳石也纷纷借“寿”上位。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超过40万年的时间,才孕育出巴马水晶宫这一逆向生长的传奇。
千万别因为你已经看过太多著名的溶洞而错过这里,水晶宫真的不太一样。石头的形状本非这里的特色,纤细的鹅管、细密的石毛、如雪花纷飞的石花、剔透的水晶石、逆重力而生的卷曲石,才是别处溶洞难以得见的奇妙景象。
广西 · 百魔洞
这座溶洞同样稳稳拿捏住了巴马的长寿气质。作为溶洞景观,百魔洞严格来讲算不得很美,负氧离子、地磁、弱碱性水三大养生因子才是它的特色。
百魔洞的前洞共有四层溶洞,目前只开发到第二层,由两个溶洞相夹一个天坑组成。两洞之间的天坑才是精华,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7万个,为整个巴马地区最高。
云南 · 九乡风景区
这里的主要看点是溶洞,有大小溶洞100多个,被专业人士赞为“溶洞博物馆”。景区内代表性的景点有惊魂峡、雌雄瀑布、古河穿洞、神田、雄狮大厅等,其中神田是由一大片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台阶状景观,仿佛凝固的乳白色梯田,非常神奇。
狮子大厅是一个开阔的溶洞,电影《神话》里成龙和金喜善在陵墓里飞来飞去的片段就在这里取的景。
云南 · 碧壤峡谷
峡谷入口位于香格里拉至四川乡城公路103公里处、格咱乡小雪山山脚,属香格里拉大峡谷的上段,处于尚未被开发的状态。峡谷向西一直延伸到下段的巴拉格宗,全长120公里左右,上下落差达近2000米,河流汹涌激荡,山谷深邃险峻。
峡谷内有巨大的喀斯特溶洞仙人洞,内有被称为“喊泉”的奇妙泉眼,可对其喊出泉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以及藏历新年,周边百姓还会前来烧香。
江西 · 庐山
上庐山的线路有很多,有人曾整理出46条徒步路线,包括徐霞客和慧远的进山线路。庐山博物馆内还介绍了更多其他名人的游山线路,适合人文爱好者探索。请注意,一些流传于网络上的徒步路线其实是逃票攻略,从石门涧和三叠泉进山都属于比较正规的渠道。
石门涧是庐山成名最早的瀑布之一,东晋高僧慧远就曾为此赋诗。这里也曾是徐霞客探索庐山的起点,当年他要“攀藤附葛”才能觅得的风景,如今已有陡峭的石阶步道可抵达。
第四纪冰川在石门涧留下的痕迹很丰富,如冰坎、箱装峡谷、尖棱褶皱等,都在这里密集展现。
除了石门涧,庐山景区内最负盛名的景点就是三叠泉。雨水丰沛的夏秋时节,看着瀑布连蹦三级跌入潭中,便会觉得那1420级台阶没白爬。这一奇观直到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才被一位樵夫偶然发现。
从缆车终点到谷底观景处仍需摸着陡峭的阶梯爬20-30分钟。如不坐缆车,从景点入口到台阶起点还有大约3.2公里的下坡步道。
贵州 · 安顺
1638年,徐霞客开始了云贵之旅,参观了白水河瀑布——如今它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黄果树瀑布。
不论之前在网上看了多少照片和攻略,第一眼见到大瀑布时还是会被它的浩大声势所震撼。不用担心无法尽情领略瀑布的美,景区内的游览步道和多种设施可以保证你360度把它看个够。
在峡谷底部水雾弥漫的犀牛潭仰观大瀑布,可以看到水流以惊人的声势从天而降,匹练一般坠入潭中。如果体力尚可,建议从这里步行上山,沿途的风景不会辜负你的攀登。大约20分钟能到达第三观景台,那里是俯瞰大瀑布的绝佳地点。
千万不要把徐霞客和现在的旅游网红划上等号。60多万字的游记材料,可不仅仅是宝贵的旅行攻略,更是这位文化人给我们的文学馈赠。恰好,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也是“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行万里路,也是在阅览斑斓多姿的历史文化。
云南 · 周城
在最后一次的西南边境行中,徐霞客欣然奔赴蝴蝶泉。半个多世纪前,周城的蝴蝶泉因《五朵金花》而闻名遐迩,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团客扎堆的人工公园。景区的核心是歪脖子树下的一潭清泉,很多人会扔硬币许愿。徐霞客造访的时空里,蝴蝶常在这里集会,可惜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此景早已不复存在。
周城更迷人的气质,在于跟着穿戴民族服装的居民随意走在没有刻意规划的小巷,感受至今依旧保存完好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周城扎染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展示场地。周城街场南约100米的璞真扎染坊可看到从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到最终出品的整套流程。
云南 · 鹤庆
鹤庆坝子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与丽江毗邻,也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
藏在鹤庆一中初中部的鹤庆文庙,徐霞客曾赞为“文庙宏整,甲于滇西”,这也是滇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
在朝霞寺可以俯瞰鹤庆坝子的全貌。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会举办传统的朝霞庙会,最为热闹。
湖南 · 永州
从永州、江永去郴州,宁远是必经之地。九嶷山是一片桂林式的峰林,相传舜帝葬于此。“如是十里,而至圣殿。圣殿者,即舜陵也”,徐霞客自然是要来此圣地瞻仰的。
有关舜的记载始于春秋末期,那时就提到了九嶷山。《山海经》里有:“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
在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的舜帝陵修得非常气派,像一座微缩版的皇家园林,庙前的广场用来举行每三四年一次的公祭大典,里面的文物只有明清时祭典留下的几十块石碑。
而位于宁远县城的宁远文庙始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始建时间最早的两座文庙之一,也是中南六省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
明、清两代历次重修,修建于同治到光绪年间的高大建筑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石雕,特别是20根高浮雕镂孔龙凤石柱。现在它是宁远博物馆,在左面的厢房有九嶷山出土文物展览。
山西 · 恒山
北岳恒山之中的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城,被徐霞客称之为“天下巨观”。这座独具匠心的“天下奇观”集力学、美学和宗教元素于一身,在几乎90°的山壁上悬挂了1500年。
悬空寺的主体是两座三檐歇山顶的主殿,两殿之间用悬梯连接,最大的三官殿宽6米,深4米,最小的真武殿不足1米,二层和三层之间的栈道几乎全部悬空,走这一段即便不恐高也难免两腿发软。
在翠屏山下就能看见悬空寺全貌,这里有李白所题的“壮观”二字,如果只想拍照留影已经足够。
你一定好奇:悬空寺是怎么“悬”的?尤其是当你走过颤颤巍巍的悬梯时,一定为它下面那些像蚊子脚一样的细柱子捏一把汗。其实你大可放心,它们是几乎不承重的。若是有胆量探出头去,每个寺殿的底部都能看到几个突出的柱头,那些才是悬空寺真正的“寺后托手” ——27根直径50厘米左右的横梁。
河南 · 洛阳
行走嵩山,著名的龙门石窟是徐霞客的必经之地。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发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时。
西山石窟是龙门石窟的精华。宾阳三洞为北魏孝文帝之子宣武帝所开并完成了中洞,北洞和南洞的造像则到初唐才雕成。因此,中洞主佛释迦牟尼颇具北魏秀骨清像之风,南洞的阿弥陀佛则已有唐风。
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的象征大佛宛若睿智而慈祥的贵妇,因此后世称其依武则天相貌而琢。卢舍那大佛连同两侧的迦叶、阿难、菩萨、天王、力士等共九躯大像,将大唐帝国的盛世风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阳洞是龙门开凿最早的一个洞窟,魏碑代表作《龙门二十品》中,十九品出自此洞。
东山石窟多为唐朝开凿,损毁程度十分严重。附近的礼佛台是欣赏对岸卢舍那大佛的绝佳之地。香山寺始建于北魏,武则天、白居易、乾隆帝都在此留下佳话。寺庙位于半山上,也是远眺西山石窟的好地方。
在著名的徐霞客游线上你在哪里留下过足迹?
还有什么私藏的旅游路线推荐呢?
快来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中:一溪从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这里就写了水流湍急。
徐霞客的《游天台山日记》得到了全国统编的新《语文》教科书推荐。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该篇是地理旅游科研考察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考和研学能力。
据了解,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海南6个省市的高一新生今年9月率先拿到了全国统编的新《语文》教科书。在第七单元“学习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古代还有不少写景、记游名篇,如王勃《滕王阁序》、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等,可以找来阅读、比较。”
据介绍,《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地理旅游著作,被称为“千古奇书”,并被学术界列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游天台山日记》是徐霞客文化的典范,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汉章认为,《徐霞客游记》对世界旅游产生了巨大影响。全国统编新《语文》教科书推荐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这是对《徐霞客游记》文学价值的肯定,作为徐霞客的家乡人,大家为之感到骄傲。
1、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游天台山日记》
2、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以下坠,雷轰河隤kùi原意为垮塌,此处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游天台山日记》
3、二十八日 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余强卧。已刻,同伯化蹑屐jì木头鞋二里,复抵文昌阁。览地天一色,虽阻游五井,更益奇观。————《游白岳山日记》
4、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游雁宕山日记》
5、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游黄山日记后》
6、洞口由西入,口南为接笋峰,口北为仙掌岩。仙掌之东为天游,天游之南为大隐屏。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游黄山日记后》
7、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闽游日记后》
8、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欲候黄石斋先生一晤,而石翁杳无音至;欲与仲昭兄把袂而别,而仲兄又不南来。————《浙游日记上》
9、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岩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岩,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岩而后上清也。————《江右游日记四》
10、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玦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楚游日记一》
徐霞客游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流传至今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流传过程中,很多游记上都会出现水印,这不仅影响了其美观性,还可能对阅读造成一定的困扰。那么,如何去除这些水印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手动去除水印。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水印的位置,确定没有其他文字或图案遮挡住它。接着,使用工具如鼠标橡皮擦、涂鸦笔等工具,轻轻地擦除水印,确保不会对原图造成过多的破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需要耐心和细心,对于一些复杂的图案可能比较困难。
除了手动去除,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来去除水印。这些软件通常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能够轻松地识别和去除水印。具体步骤如下:
使用软件去除水印的好处是操作简单快捷,能够批量处理多张图片中的水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软件可能会对原图进行一定的压缩或改变颜色等操作,因此在使用前需要仔细阅读软件的说明文档。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图片的格式来避免水印的出现。例如,将图片转换为黑白或灰度格式,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滤镜效果来减少图片中的颜色信息。这样,即使在图片中存在一些文字或图案,也不会被识别为水印。
综上所述,去除徐霞客游记上的水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徐霞客游记的终点是云南。1640年,53岁的徐霞客准备继续西行进入缅甸时,遭到了土司木增的善意阻拦,木增说,五月的丛林中瘴气甚厉,还有野人出没,随时会有性命之忧。而此时,由于长年奔波,徐霞客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最重要的是双脚磨烂,用他自己的话说“两足具废,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徐霞客最终放弃了进入缅甸的念头,这是徐霞客旅行30多年来第一次主动放弃。云南,也成了徐霞客人生旅程的终点。
这一年是1640年,徐霞客再也走不动了,而且病情不断加重。看到这种情况,木增派遣八个精壮纳西族汉子,历时半年,将徐霞客用竹椅抬回几千里之外的江阴老家。几个月后,徐霞客在病中与世长辞。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记载了作者在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他的旅行,并详细记录了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的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让人刮目相看。
《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的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儿子,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徐霞客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书,无法翻译。《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