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红豆50克,净化水300毫升,花生仁20克,干莲子15克,干红枣50克,无核红葡萄干50克,糯米180克,黑米50克,松子仁15克,净化水2200毫升,冰糖100克
做法
1.将红豆及花生洗净,用水泡2小时,倒掉水,然后放小锅里,加300毫升水浸盖,中火煮30分钟,关火。保留煮豆汤。莲子用水泡2小时,捞出。把莲芯去掉。红枣洗净,去核。葡萄干洗净。
2.糯米及黑米淘净,泡2小时,沥出。
3.取一个大汤锅,放入红豆,花生及煮豆汤,莲子,红枣,葡萄干,糯米,黑米,松子仁,2000毫升水,用大火煮开。横放两根筷子在锅上,将锅盖放在筷子上,把火调至中偏小,煮1小时20分钟,其间,用勺偶尔搅一下,以免粘锅。加冰糖,稍搅,小火煮30分钟即好。
正常情况下2个半小时左右。
约2小时33分钟,194.6公里
途径: G70福银高速 --G15沈海高速-- 丰海路
从 闽侯县出发
内部道路
43米
闽侯大桥
5.1公里 红绿灯5个
G70福银高速
35.0公里
虎山隧道
4.5公里
四峰隧道
4.2公里
G15沈海高速
134.7公里
城东街
3.6公里 红绿灯4个
丰海路
6.4公里 红绿灯3个
海星街
1.1公里 红绿灯2个
到达终点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十大文化特色:
一、海峡西岸福建地理十分重要,地处东南沿海,背山面海,面对台湾,毗邻港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占全国4%森林覆盖率39.5%, 居全国之首。
二、寿山石福建寿山石雕艺术享有很高的声誉,色彩斑斓的寿山石文化为福建的旅游和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寿山石雕产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石文化的乐源。
三、闽菜,以特殊的风味文化驰名中外,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也是福建的一大特色美食。
四、妈祖文化海上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湄州岛,妈祖信徒的遍布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二亿多信徒,独特的妈祖文化,对广大海内外信奉者,尤其对台湾同胞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厦门鼓浪屿,厦门鼓浪屿是全国闻名的“钢琴之乡”,自然景观,山海连成一片,令人流连忘返。
六、德化瓷器,德化瓷器与景德镇瓷器和北京景泰蓝被被誉为中国“3宝”尤其是德化的“白瓷”,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产销海内外,德化观音瓷器备受海内外收藏家喜欢。
七、闽台缘,福建面对台湾,台湾同胞80%祖籍在福建,随着改革开放,闽台经济、文化建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八、闽剧戏剧文化福建闽剧保留了不少古代传统文化,其中戏剧文化最为绚丽多彩,其中以福州闽剧、福建木偶戏颇负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最,是受国内外行家好评。
九、武夷山,武夷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驰名海内外。
十、古田会议会址原是一座清代宗祠建筑,1929年红四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此主持召开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一、“三山”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二、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
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后,这方水土的名称历经变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中之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福建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省份,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以下是一些福建人文案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福建的文化内涵:
福建,文献之邦。
福建,历史悠久。
福建,文化瑰宝。
福建,风土人情。
福建,美食之乡。
这些文案突出了福建的特色和亮点,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福建的文化和历史。当然,具体的文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宣传目的和受众群体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西北部山区距福州市70公里,距县城50公里,东接大湖乡,西界闽清县,西南濒临闽江,南与闽清县及白沙镇相邻,北与闽清县翁头山及廷坪乡接壤。
福建师范大学跟中国地质大学比,
各有所长,
要看具体专业。
综合实力,
是中国地质大学稍强。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
好找工作。
福建拥有丰富的人文风俗,以下是一些介绍: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漳州,是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船政文化:在福建的历史虽然只有将近四十年左右,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闽菜文化: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妈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的湄洲岛妈祖庙即是世界各地妈祖庙的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妈祖诞辰和九月的妈祖忌日,岛上都要举办盛大庙会。客家土楼: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惠安女的服饰:在福建民俗文化中,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要数惠安女子的服饰。惠安女的服饰奇特,那份韵味不可言传,却在岁月的流逝中代代传递,成为福建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些只是的一部分,福建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风俗习惯,值得深入了解和体验。
闽侯县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东与长乐市、罗源县及福州市区的晋安区、鼓楼区、仓山区相连,西与闽清县接壤,南与福清市、永泰县毗邻,北与古田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5°47′~26°37′,东经118°51′~119°25′。总面积2133平方千米。 200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0.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1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甘蔗街道、白沙镇、南屿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南通镇、上街镇、荆溪镇、竹岐乡、鸿尾乡、洋里乡、大湖乡、廷坪乡、小箬乡;江洋农场。 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侧,闽江下游两岸,呈月牙形拱卫省城。东邻福州市区,长乐市、罗源县,南接福清市、永泰县,西抵闽清县,北靠古田县,是全省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13个行政村(居),总人口61万人。 旅居国外华侨11.6万人,港、澳、台同胞5.5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有畲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八闽首邑”之称。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于此,创造灿烂的“昙石山史前文化”。两千多年前,自闽越王无诸起至建国止,境内历为王都、省、郡、路、州、府驻地。山水灵秀。依山傍江,环境优越,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绿树常青,花开不断,盛产橄榄、龙眼、荔枝、柑桔等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