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有许多,现在就来说一下特别重要的重大事件。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诞生,一九五四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一九五六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一九五六年中共八大召开,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分析了当前我国存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确立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正确决策。
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时代到来,同一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中国现代史上重大事件还有外交方面,如:一九五三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玉玉年的万隆会议,七一年的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七二年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等等。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3、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4、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5、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亦是中国美术史在近现代的分水岭。西方文化的急剧涌入,给中国艺术带来了启示,也带来了困惑,新旧交替之间的各种争锋与迷思,是盘桓在百年中国美术史头上的重大议题。
一、党的诞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百年党史的第一件大事。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近代中国进入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不断加剧,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向何处去?一切志士仁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社会的出路。但是,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各种努力都先后失败了,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等方案都试过了,也不行。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彷徨之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一切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和社会危机空前加重的背景下,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上海石库门中诞生、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开辟井冈山道路、进行红军长征、召开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开展延安整风、创立毛泽东思想,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三条理由。
第一,历史之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中国共产党惊天动地横空出世,这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是亘古未有之奇迹。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焕然一新。正是中国共产党以大手笔书写新的历史,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命运之变。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富强的先进政党。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强调:“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党选择了人民,人民也选择了党;党依靠人民,人民也依靠党;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也改变了历史命运。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此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亿万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之命运、人民之命运、民族之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世界之命运。
第三,江山之变。江山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江河山岳,自然生态;二是借指国家的政权,如半壁江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等提法。在毛泽东诗词中“江山”一词的用法,两者兼而有之。“江山如此多娇”指前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属于后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经过长达28年的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夺取了江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开国大典:翻天覆地的大胜利
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第二件大事。历史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城,占领了蒋介石的总统府。毛泽东在北平看了登有解放南京消息的《人民日报》号外,心潮澎湃,欣然提笔,挥手写下气吞山河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名句,就是指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天下、求解放,夺江山、谋复兴的沧桑巨变,歌颂了中国人民砸烂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历史壮举。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之时,经历了近代以来 100 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毛泽东和党中央始终重视为人民守江山的历史使命。“跳出历史周期律”、“我们不做李自成”、“进京赶考”、“治国就是治吏”、“反腐倡廉”等强烈忧患意识和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是为了从政治上经受执政考验、防止江山得而复失的战略考量。
经过七年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通过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层治理制度,以及1954年宪法颁布,都是为了从国体和政体上、法律和制度上保江山、守江山、固江山,为坚决捍卫和巩固发展党和人民胜利果实提供根本保证。
落后挨打、贫穷易变。社会主义老是贫穷就站不住脚,人民的江山要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要靠经济发展保障。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人民不可能脱离现实条件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我们是在一片战争废墟上建设新社会的,当时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等常用语,形象化地描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贫穷与落后。1954年,毛泽东曾忧虑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他强调中国一定要实现现代化,否则中华民族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于是毛泽东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党“以苏为鉴”,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一个标志性的胜利。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但是,后来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还发生了“文革”那样的十年浩劫,加上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未能顺利持续下去。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纠正了党和国家遭受的严重挫折之后,我们又前进了。特别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造新的历史辉煌。
总体来看,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实践和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惊天动地的大跨越
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上的第三件大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邓小平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领导人民赶上时代,开始追求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新目标。
改革是一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新的伟大革命。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封闭僵化到全面开放,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坚持毛泽东思想基础上,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两个三中全会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活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北苑有色地质大厦是一座位于中国北京市的现代建筑,作为有色地质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它不仅彰显了当代建筑艺术的魅力,更是中国在地质科学领域持续进步的象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北苑有色地质大厦的历史、功能、建筑特色以及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意义。
北苑有色地质大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20世纪下半叶中国在有色金属资源勘探与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有色金属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领域,北苑有色地质大厦应运而生。
该大厦的建设不仅是对有色地质科学研究机构的支持,也是对国家地质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经过几年的规划与建设,北苑有色地质大厦于2000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集科研、教学及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办公场所。
北苑有色地质大厦不仅仅是一座办公建筑,它的功能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北苑有色地质大厦在建筑设计上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同时又不失地质科技的功能性。建筑外观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严谨与美感的结合。
大厦内部布局合理,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交流与合作。此外,大厦还具备了先进的环保设施,力求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平衡,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北苑有色地质大厦的建立不仅为有色金属领域的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在推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里的科研活动,推动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转化,助力国家在地质资源勘探、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政策实施。
随着全球对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北苑有色地质大厦正是这个领域的生力军,其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望未来,北苑有色地质大厦仍然会继续发挥其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作用。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大厦也将不断更新设备与技术,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前来共同探索和研究。
未来的有色金属资源研究不仅要应对资源枯竭的挑战,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此,大厦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引领有色地质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和科技化的方向迈进。
感谢您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通过对北苑有色地质大厦的深入探讨,您能够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性有更全面的了解。无论您是学术研究者还是对地质行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英雄人物故事1
做中国人光荣得很
有英雄就有懦夫,有爱国者就有卖国者。有一些人虽然是中国人,却认为中国处处不如外国,在外国人面前挺不起腰杆,甚至说“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气魄。
有一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政府派到美国去考察。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中国人,就嘲笑说:“中国?我可不知道什么中国!”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中国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污辱。他想: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中国人都不敢说呢?他对使馆的人说:“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了“我是中国人”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英雄人物故事2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1966年,《中国科学》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使哥德巴赫猜想得到证明,创造了距摘取皇冠上的明珠(“1+1”论证)仅一步之遥的辉煌!这个辉煌的创造者正是陈景润——中国数学界升起的一颗璀璨新星。
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是和他从小对数字、符号有着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在小学、中学读书时,陈景润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钻进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尽情遨游。
但是光有对数学的兴趣还 不够,还 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及名师的教导。幸运的是,在陈景润的成长道路上,他遇到了这样的名师。
1948年,陈景润背着书包来到英华中学念书。在那里,陈景润遇到了让他受益匪浅的名师沈元,也让他从此和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元原是国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1948年因战事被迫滞留在英华中学任教,而陈景润恰恰是他任教班上的学生。
沈元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他在数学课上,经常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有一天,沈元就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们讲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此计划在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5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至2010年,中国已有24处地质公园进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地质年龄”是天文学专有名词。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
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
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33起,其中滑坡45起、崩塌48起、地面塌陷39起、地面沉降1起,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30.1万元。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41.9%、83.3%和42.7%。
一季度,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1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98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882万元。
二、2021年3月份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3月份,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83起,其中滑坡38起、崩塌28起、地面塌陷17起,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70.7万元。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39.4%、80.0%和41.9%。
3月份,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7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095万元。
第二季度,全国大部地区陆续进入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预计会明显高于第一季度。
4月份,华东、中南等山地丘陵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西南山地丘陵区降水和冰雪融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华北、西北等黄土地区应注意防范春季农田、坡地灌溉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
5至6月份,尤其是6月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极端气象事件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防灾减灾形势将更加严峻。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应注意防范极端降雨、台风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汶川、芦山、鲁甸、彝良、日喀则、九寨沟、长宁等地震影响区,需要加强防范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