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为依据,对现役和预备役官兵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
军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军原则和战略方针,通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引导受教育者掌握现代战争基本知识,熟练地掌握武器装备与军事技能,培养严格的纪律、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作风。
包括生活训练,队列训练,拓展训练等。其中生活训练按照部队生活来安排参训者作息,一般是早上六点起床,进行洗漱,晨训等。
队列训练又包括齐步、正步、跑步,拳术、防身术等学习。
拓展训练包含各种素质拓展训练模型,团队的如木桶原理,拔河等,单人项目包括攀岩、射击等。
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关键是要把战斗力标准的本质要求搞清楚,把握“人、严、全、实”等核心要素,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中加快推进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
聚焦“人”的要素,用人才方阵强化战斗力支撑。战斗力标准,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的素质标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关键是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战役战术精通人才、军事训练明白人才,解决人才跟不上现代战争的步伐和武器装备发展的矛盾。要着力培养部队转型建设紧缺人才,对将要换装的单位抓好人才超前培养和预先储备,对有装无编的要通过调剂配齐急需人才,对重要岗位、特殊专业紧缺人才采取超常措施积极引进。要切实发挥人才的酵母和辐射作用,依靠人才培养人才,在滚动发展中形成人才结构梯次搭配,实现“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真正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聚焦“严”的要素,用从严要求保证战斗力质量。现代战争已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迅速演进,但从严要求仍是战斗力标准的重要构成。严教育,狠抓我军使命任务、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使官兵从“和平病”中彻底警醒,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和任期内打仗的思想;严标准,克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般标准,不断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严训练,突出实战化、对抗性、网络化训练,注重在复杂环境、生疏地形和难局、险局、危局甚至败局中锻炼部队、磨砺官兵;严养成,贯彻条令严,执行命令严,纠正问题严,责任追究严,违纪处理严,做到从严治军、从严治官、从严治机关,以官率兵,以上率下。
聚焦“全”的要素,用全面过硬巩固战斗力基础。全面贯彻战斗力标准,本质是牢牢把握铸牢强军之魂、扭住强军之要、夯实强军之基,全面建设部队,全面摔打部队,全面培养官兵;关键是打牢部队训练基础,确保内容不减、人员不漏、标准不降;抓手是常态化落实“考、比、拉”战备演练,把部队信息化战备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推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抓好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实体建设。要着眼建设全域机动作战拳头力量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情报信息能力、指挥控制能力、远程机动能力、火力打击能力、整体攻防能力、信息对抗能力、野战生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以核心军事能力牵引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聚焦“实”的要素,用真抓实干推进战斗力建设。要把情况摸实,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对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找准影响战斗力建设的问题和根源,切实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切实把作战对手、战场环境、作战任务、作战手段、作战方法研究透,把作战指挥、作战编成研究透,把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和运用原则方式方法研究透,把作战能力的结构标准和抓作战能力建设的路径方法研究透;要把难点工作做实,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大数据工程建设力度,通过组建作战数据保障中心和公用数据管理中心,提高作战数据总量以及准确性、标准化和保鲜程度,切实突破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确保建设信息化核心军事能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军事变革的主导要素和灵魂是创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随着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缩减军队规模将是必然的趋势。拥有庞大的常备军将成为历史。
作战部队的建制规模将更加小型灵巧。未来军和师的编制将可能最终消亡,旅、营或更低级别的战术单位将成为主要的作战建制,并可能出现按作战职能编成的小型作战群或能够同时在陆、海、空等多维空间作战的一体化的小型联合体
军事标图的四要素包括图名、比例尺、方向指示与地形表示。其中,图名用于描述标图内容的名称,让用户快速了解标图的主题;比例尺确定标图实际大小与地理实际大小之间的比例关系,便于读者确定地理范围和距离等信息;方向指示用于标示地图方向,确定标图的朝向和方向;地形表示则表示地形和地貌特征,并传递其他信息,例如交通路线和部队分布等。这四要素的设置是军事标图的基础和核心要素,确保了标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便于有效地传达军事信息。
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由于地壳中存在有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行迹,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是岩石的片理等。
1、矿床(区)地质特征有哪些?
研究矿床地质特征首要的是研究与查明矿体各参数的变化规律,预测矿体变化性、矿床可能储量、质量、矿体形态及开采条件变化的地质依据,这是指导勘探施工、影响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矿床勘探过程中,对矿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和岩浆岩等特征要详加研究。对破坏矿体、划分井区范围及确定开拓井巷有影响的较大断层、破碎带,要用探矿工程实际控制其产状和断距;对较小的断层、破碎带应根据地表实测,结合地下探矿工程的资料,着重研究其分布范围和规律。
2、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是什么?
矿体的外部形态是由矿体在矿床三维空间上的延展情况、赋存位置、构形特征及其形状、厚度、产状变化特点等要素构成的,是影响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确定矿山开拓方案和选择开采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地质勘探期间,尤应对主矿体总的形态和空间位置进行详细的勘探和研究,并在控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注意查明矿体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矿体尖灭、转折和构造破坏等处应加密工程,用以指导矿体的正确圈定和连接,为开拓方案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3、矿体内部结构特征有哪些?
是指矿体边界范围内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和非矿夹石的种类、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了矿体内部物质成分的宏观组合形式及其变化特点,是评价矿床工业利用价值和采矿方法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正确确定矿山产品方案与矿石选冶工艺流程的主要依据。在勘探期间,必须根据矿山建设与生产的需要和可能,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勘探和研究,并分别进行圈定与计算储量。
地层产状三要素
1
、
产状三要素
走向:
断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
的延伸方向即为断
层的走向。
它表示岩层在地面上的延伸方向。
倾
向:
断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或真倾斜线,它在水
平
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断层的倾向。
倾角:
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叫倾角。
它表
示在垂直断层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层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
、
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分析
走向:北
30
°西,就是断层走向
为西北
330
°方向(偏北一些)
;
倾向:南西,倾向应为南西
240
°
方向(偏西一些)
。
倾角:
60
°
~80
°,说明此断层比较陡,应为
正断层或高角度逆断层
(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 相关书籍 、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地质剖面图上必须反映的要素有:地层的岩性、产状、断裂、不整合面、地层接触关系以及矿藏和油气藏的位置、类型等信息。
对联井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将钻井柱状图排列在一起,将地层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但是要注意纵向比例尺和横向对比标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