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质大学以理科为主,也有工科
文科理科都有。
河北地质大学是一本院校,理工类学科专业是优势学科,文科类专业比较一般,就业总体比较一般,文科类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比有差距,专业特色不突出,就业面相对比较窄,招聘企业提供岗位以基层技术岗比较多,总体发展一般。
中国地质大学属于理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是我国重点理科大学。到2020年11月学校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0万平方米,设有23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研究生北渡镇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
地质学是理科。
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地质学是理科。
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营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地学专业只招理科生,相当一部分专业是工科,本科结束后是工学学士学位,如资源勘查工程;还有一部分专业是理科,本科结束后世理学学士学位,如地质学。总之,不过是理科还是工科,它都需要高中的理科基础——数理化,所以如果不喜欢理科,就不用报考地学专业。
武汉地质大学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河北地质大学不是中国地质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位于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而中国地质大学则位于湖北省省会武汉,为双一流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家自然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是国家办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授权可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大学;
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1952年成立的公立大学
全国文明校园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创始成员。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占地总面积147435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67111平方米;设有23个学院(所)、6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3225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9298人;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