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忧解难,防范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以防不测,杜绝后患
排忧解难-释义排除忧虑,解除危难。
防患未然 fáng huàn wèi rán 释义 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易经.既济卦》。
防微杜渐-释义释义 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头。指在不良的事物刚刚露出苗头时,就加以制止和杜绝,不让它发展下去。也作“杜渐防萌”、“杜渐防微”。
1、隐患的含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本岗位排除安全隐患的措施:“三不伤害”“三违”和“四不放过”
“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开展“三不伤害”活动的核心和目的就是强化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所以,必须杜绝“三违”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一旦发生事故,对事故的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发生事故后,企业和职工应认真分析原因,组织检查,及时整改,排除隐患,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对事故责任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其他职工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意识,切忌抱着事故发生在别人身上,与己无关的冷漠态度。
一、对排查的安全隐患,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并在隐患处理单上签字。
二、事故隐患实行分级管理:一般事故隐患:即危险性不大,事故影响或损失较小的隐患由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负责及进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有较大危险性,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隐患,由跟班领导负责组织整改。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危险性大,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解决
三、对排查的事故隐患,以及整改措施,都应该有完整的记载。记载应载明,排查隐患的人员,项目,落实整改的责任人,措施,整改结束时间等,整改结束后,要记录清楚整改验收的情况。
1.大坝及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周边斜坡及边坡变形、滑坡,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导致建筑物变形、开裂、跨塌、倾倒、陷落等,并可能形成掩埋危害;
2.大坝及各类建筑物边坡危岩、浮石、挂渣形成的崩塌危害;
3.坝基、堰基渗漏及绕渗,导致地基岩土体渗透变形、破坏等;
4.施工区冲沟、支流出现洪水、泥石流等形成冲毁、淤埋灾害。
隐患是潜在的危险,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排除隐患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故隐患,要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技能培训。
2、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要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治各类硬件上的安全隐患,保持安全状态。
3、消除环境的不良影响。不适宜的环境会影响人的操作,引发事故,如场地光线过明过暗,温度过高过低等,要想办法解决。
4、消除管理上的缺陷:良好有序的管理,保证以上三项的及时整改,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有的是逐渐完成的,有的则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据此,又可将地质灾害概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后者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灾害等。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光是经济损失,也常造成人员伤亡。故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或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排除隐患是指在生产、生活中检查、查找各种隐患,及时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发生。
六要素: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三是编制隐患查报标准清单;
四是安全隐患自查自改闭环管理;
五是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六是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处置管理。
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而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是企业各项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项目之一,而安全隐患的存在和有组织、有计划、有时间节点的整改排除显得尤为关键。
假如由于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可能随时发生各种意外安全事故,造成企业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害,因此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是非常必要的,对企业有利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