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包括的分支学科主要有:
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同位素地质学、土壤学;
研究地球历史的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地壳运动的构造地质学、火山学、地震学;
研究地表特征和地质作用的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动力地质学;
研究和开发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煤地质学、水文地质学;
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和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
研究相关技术科学的勘查地球物理学、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技术、地质勘查技术、探矿工程技术、地球物质的测试分析技术、地质测绘技术、遥感地质、地质信息技术等。
Sci包括多少学科?这个问题不够严谨。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面向的是全世界杂志期刊,主要是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农学,林学,医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学科的期刊。
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地质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勘探费用:用于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探测、地质勘探设备的租赁费用、勘探钻机的使用费等。2. 地质工程费用:用于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包括地质勘测和地质勘探等阶段的费用,如勘测成本、监理费用、工程设备租赁费用等。3. 地质调查费用:用于进行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岩矿调查、古地磁调查、地震勘探等费用。4. 土地使用费用:用于支付用地费用,包括购买土地、租赁土地的费用。5. 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用于支付地质工程项目相关人员的工资和培训费用。6. 实验室分析费用:用于进行地质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包括样品处理费用、实验设备使用费用、实验人员的工资费用等。7. 管理和监督费用:用于地质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包括项目管理费用、监督费用等。值得注意的是,地质费用的具体内容和金额会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以及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地质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地球的形成、构造、变化和演化规律,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所大学地质学科的出色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实践基地等。因此,如果你有意向学习地质学科,选择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
根据近年来的综合排名和学科评估,国内一些大学在地质学科上表现突出,其中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深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其地质学科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在地质工程、资源勘查等方面有着突出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科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在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是中国地质类专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南京大学地质学科在全国范围内也享有盛誉,其地质学科在地质动力学、构造地质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研平台。
因此,如果你对地质学科有兴趣,不妨考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南京大学等学校,它们在地质学科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实力,能够为你的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科的相关信息。
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15所开设地质学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4 南京大学 A+
2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B+
4 10697 西北大学 B+
5 10183 吉林大学 B
6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7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8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9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10 10335 浙江大学 C+
1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12 10533 中南大学 C
13 10558 中山大学 C
14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5 10730 兰州大学 C-
人文学科包括: 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 其中,考古学是和自然学科的交叉学科。
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一些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
地质类考研学科有哪些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外部构造和地质现象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因为地质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质类考研作为自己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地质类考研学科有哪些,帮助对地质学感兴趣的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就业前景,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外部构造和地质现象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质工程学等。地质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形成和变化历史、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及其内部结构、形成和演化的学科。它包括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等分支。地球物理学利用物理方法探测地球内部的物质性质和结构,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数据支持。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生重点从事地震、矿产、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地质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以及地质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矿产勘查、矿产开发、地下水开发与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随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该专业岗位市场前景广阔。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上古生物群和地层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球历史环境的指示意义的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方向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环境学等。毕业生可以从事古生物资源调查、古生物演化研究、石油勘探等工作。
地质工程是将地质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应用于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学科。地质工程研究地质环境与土壤、岩石、地下水等地质要素的相互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基础和环境评价。该学科毕业生可以从事岩土工程、地下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转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地球化学专业主要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技术和应用、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等。地球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地质勘查、地球化学环境监测、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工作。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以地球科学为基础,涉及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跨学科学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测绘、地图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从事地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工作。
地质类考研学科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为对地质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不同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将有助于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希望本文对对地质类考研学科有兴趣的读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地质背景包括地质年代、地质构造、成矿方向等等。
1、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是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如弯曲、错断等)的机械运动。
2、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热辐射引起,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固结成岩。
3、人为地质作用:例如,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穆动大量岩体会引起地表变形、崩塌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等。
扩展资料
地质作用可能产生的灾害: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一,地质作用的定义 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1,外力作用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2,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三,地质作用能量(力)的来源 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1,地内热能的主要来源是放射性和重力的热转换。①放射性热能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②重力分异产生的热能是地球物质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按不同比重发生分异的过程中,释放出的位能转化成的热能。③冲击、压缩产生的热能是地球在由星际物质聚积而成的过程中,微星体以高速冲击地球时巨大动能转变而来的。另外原始地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缩,体积逐渐收缩而产生压缩热。此外,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结晶时会释放热,构造运动的机械能也可以转为热能。据计算,地内每年产生的热总量与经地表每年散失的总热量相抵后还有剩余,这部分剩余热能便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 2,重力能是地心引力给予物体的位能。 3,地球旋转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力给予地球表层物质的能。它包括离心力、离极力和科里奥利力。①离心力的大小随纬度而异,两极为零,赤道最大。地表离心力的水平力平行于地表相应点沿经向的切线,并指向低纬度,其大小在两极和赤道均为零,中纬度最大。②离极力的方向指向赤道,促成表层物质向赤道运动。③科里奥利力影响着地球表层物质沿纬向或径向的运动。 4,太阳辐射热是太阳向地球输送的热 。其中60%为大气、大陆和海洋吸收,成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赖以活动,发育,并相互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外营力,如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5,潮汐能是因日、月对旋转着的地球的各点的引力不断变化而产生的能 。在它的作用下 ,地球上海水发生潮汐现象。潮汐具有机械能,是海洋中地质营力之一。 6,生物能是生命活动经过能量转换而产生的能。其中特别指出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更是重要的能的表现形式。 7,此外 ,地表还有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线 、陨石冲击能,以及地表发生化学反应和结晶释放的热。 四,各类地质作用及影响的结果 1,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2,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3,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它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形式。构造运动可使岩石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 ,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构造运动可引起海陆变迁。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并波及地表。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4,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 ,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征。 5,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6,斜坡重力作用是斜坡上的土和岩石块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移动的作用 。重力是主要营力 ,斜坡是必要条件,暴雨、地震、人为开挖往往起诱发作用。块体物质的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移、流动和蠕动。前三者运动较快,后者较慢。 7,剥蚀作用是河流、地下水、冰川、风等在运动中对地表岩石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和改造的总称。 搬运作用是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8,沉积作用是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 ,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9,硬结成岩作用是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上覆沉积物的重荷压力作用使下层沉积物减少孔隙,排除水分、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增强而发生;也可以因碎屑间隙中的充填物质具有粘结力,或因压力、温度的影响,沉积物部分溶解并再结晶而发生。 五,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