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总体上,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和整个国家的盛世重合。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
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扬州市境内的重大体育赛事有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高邮市运动会、横渡高邮湖游泳赛、仪征自行车公开赛。2018年,扬州市将举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占地面积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盆地东缘,东邻湖北省和湖南省,南靠贵州省,西连四川省,北接陕西省。地域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全市最高山峰是位于大巴山的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处是位于巫山县与湖北省交界的长江水平面,海拔73.1米。
重庆地形南北高、中间低,从南北向河谷倾斜,大部分地区处于北部大巴山、东部巫山一武陵山、南部大娄山、西部华蓥山的围合范围内,由数条大致平行的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典型隔挡式背斜和盆缘山地构成基本地貌骨架。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分明;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重庆全境,境内汇集了上百条大小支流,水系十分发达,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等36条入境河流。重庆流域面积大于3000平方千米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小江、大宁河、御临河、龙溪河等。除密集的河网外,重庆市拥有长寿湖、大洪湖、小南海、龙水湖、青龙湖、白石湖、双龙湖等众多湖泊。
1.市境地质构造处于全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第三个一级隆起带的南西段,西部为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南段,东南部为沅麻盆地二级沉降带的西缘,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由一系列皱褶和断层组成。
吉首市境地貌以中低山和低山地貌为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0%,西北高,东南低,呈中山、中低山和低山三级梯降,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势高差824米。山脉呈带状平行排列,西部、西北部为中山,高峰重峦,山大坡陡,悬崖峭壁,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西南部为低山,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东部、东南部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中部为较开阔的盆地,平、丘、岗地貌发育。吉首城区地貌属于低山、丘、岗、平地区,地势较平坦,四周山坡平缓。乾州地势较开阔平坦,呈盆地状,四周为低山、岗、丘。市境岩溶地貌发育,溶沟、漏斗、落水洞等岩洞形态典型,发现的较大溶洞有69个,其中查明基本情况的有56个,总长18578米、平均宽11.5米、平均高9.5米,总面积18.58万平方米,可利用面积13.92万平方米。
2.吉首,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市境东南部与泸溪县、西北部与花垣县、西南部与凤凰县、北部与保靖县和古丈县毗邻。
吉首位于北纬28°08′~28°29′、东经109°30′~110°04′之间。总面积1078.33平方千米。吉首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背靠武陵山,吉首的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19年,吉首市下辖1乡5镇6街道;吉首市人口408812人(2020年)。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地处东经117°25′~117°58′和北纬31°16′~32°。全境东西宽约50.8千米,南北长约80.6千米,全市土地总面积2046.14平方千米。
巢湖是“三水”之都。濒临长江,坐拥巢湖,是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 巢湖是“三优”之城。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渺、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重点旅游开发区,湖光、奇花、温泉、溶洞并称“巢湖四绝”;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巢湖市拥有巢湖岸线95.78公里,适宜建港岸线34公里,是合肥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地。
普洱地处中国云南省南部,地质概况丰富多样。该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复杂。普洱地区有大片的山地和丘陵,地势起伏,海拔高度差异大。地下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锌矿等。此外,普洱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澜沧江、怒江等重要河流。这些地质条件为普洱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扬州十日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亲自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烧杀淫掠,无所不至,繁华都市顿成废墟。人民死亡在八十万之上。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多铎劝谕归降,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地质纵断面图(longitudinal section)又称地质纵剖面图,是与岩层(或构造线)总体走向相平行的地质剖面图。一般用来配合地质图和地质横剖面图,以便进一步表示某一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云南思茅盆地发育了我国唯一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古代卤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但钾盐资源量较少;
与其相邻的呵叻盆地却蕴藏有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氧化钾远景储量大。
已有研究表明,两个盆地钾盐矿的矿物成分、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相似,可能存在密切联系,认识两个盆地钾盐矿的关系对于建立思茅盆地钾盐成矿机制和找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两个盆地含钾盐地层年代存在争议,尤其是思茅盆地含钾地层勐野井组,虽然普遍被认为是古新统地层,但其年代范围从侏罗纪至古新世不等,制约了学界对钾盐矿床关系、成钾模式和机制等的认识。
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 36′12之间,东西长136公里,南北长183.6公里,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 36′12之间,东西长136公里,南北长183.6公里,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临夏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辖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总人口190万,其中,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6.4%,东乡族和保安族是我州独有的两个民族。临夏历史悠久,秦汉王朝时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河州、导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重镇”之称。临夏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降雨量537毫米,无霜期157天,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物产丰富,资源富蕴,气候温和,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