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辖1个市辖区和17个县。
17个县分别是:江孜县、白朗县、拉孜县、萨迦县、岗巴县、定结县、定日县、聂拉木县、康马县、亚东县、仁布县、南木林县、谢通门县、吉隆县、昂仁县、萨嘎县、仲巴县。
日喀则市下辖1个市辖区(桑珠孜区),市政府驻地桑珠孜区。
日喀则设17县、1县级市、1个口岸,即日喀则市,江孜、白朗、拉孜、萨迦、岗巴、定结、定日、聂拉木、康马、亚东、仁布、南木林、谢通门、吉隆、昂仁、萨嘎、仲巴和樟木口岸;县(市)下辖203个乡(镇、办事处),1760个村(居)民委员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日喀则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日喀则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日喀则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该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和草地畜牧业等。
在粮食作物方面,日喀则地区主要种植高原小麦、青稞和玉米等作物,这些作物适应高寒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果树种植主要以苹果、梨和核果类水果为主,这些果树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质量优异。蔬菜种植则以土豆、胡萝卜和油菜等为主,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草地畜牧业方面,日喀则地区以牦牛、羊和马等为养殖主体,这些家畜能够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饲草条件。
然而,日喀则地区农业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土地资源相对有限,耕地面积有限,且大部分为丘陵和山地,不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还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机具和农药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较少。同时,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认识和意识相对较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日喀则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资源限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首先,日喀则地区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季节短暂,气温波动大,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水利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农业灌溉水量的供应。
除此之外,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度增加,这对日喀则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是日喀则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当前日喀则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
首先,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用机械和农业技术设备的更新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提高作物的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再次,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组织,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收入。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开展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引导。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加强农民的技术实践能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日喀则地区农业生产在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发展的机遇。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科学的发展对策,日喀则地区的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日喀则地区的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日喀则市大体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间,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日喀则大致有3种区域性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北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干旱气候;喜玛拉雅山主脊线以南地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日喀则总体的气候特征是: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达3300小时,高原紫外线强烈;气温偏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西部亚寒带地区为0℃,东部温带地区为6.5℃,年平均气温为6.3℃,可算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2~12℃,最暖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18℃,年平均日较差西北部为16℃,东部为14℃;干季和雨季分明。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为干(旱)季或风季。5至9月,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为雨季。
日喀则地区现设1个县级市(日喀则市)、17个县(江孜县、白朗县、拉孜县、萨迦县、岗巴县、定结县、定日县、聂拉木县、康马县、亚东县、仁布县、南木林县、谢通门县、吉隆县、昂仁县、萨嘎县、仲巴县)、1个口岸(樟木口岸)。
日喀则地区发展的还是很不错的,市场很大,适合产品也真的挺多的,建议先对日喀则地区的市场先做一个调研,注意去观察市场上的发展动态,看看都有一些什么行业是未来会发展的比较好的,就可以去这种行业找项目,创业一定要找到顺应市场潮流的产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不过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建议从小本生意做起比较靠谱。
驾车路线:全程约292.1公里
起点:岗巴县
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德吉中路行驶18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雪东路
2.沿雪东路行驶370米,进入嘎定线
3.沿嘎定线行驶108.2公里,直行进入S204
4.沿S204行驶132.6公里,直行进入日江路
5.沿日江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S204
6.沿S204行驶44.1公里,直行进入上海南路
7.沿上海南路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上海中路
8.沿上海中路行驶1.5公里,右转进入青岛东路
9.沿青岛东路行驶380米,左转
10.行驶10米,到达终点
终点:日喀则市
这个问题不需要太多思考吧,矿产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是不可再生,一直在开采,不管多少存量都会有枯竭的一天。
至于循环利用这个问题不需要太准确的数据,看看我们生活中,金属能回收多少?建筑、商品、锈蚀,回收利用率还是太低了。
下面是找到的一些文章资料:
“欧洲在生产新的铝制品时,回收铝的使用率达到了七成;废钢的利用率则是四到五成。在美国,生产新的钢铁制品时,废钢的利用率达到七成”,而在中国,废钢比只有22%,废旧铝的使用率只占铝产业的17%。”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废钢利用率仅为19.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3%。究其根源,一方面,大部分废钢铁资源被中频炉"地条钢"占用,主流钢铁企业在采购社会废钢铁资源上竞争不过"地条钢"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废钢价格相较低价进口铁矿石并没有优势,在退税政策补贴难以到位的情况下,企业使用废钢的积极性有限。
此外,中国钢铁工艺流程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废钢循环利用的一大阻碍。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占比仅为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转炉长流程(从铁矿石和焦炭到生铁再到钢材)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我国铜、铝、铅、锌、锡、镍、锑、汞、镁和 海绵钛等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866.0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精炼铜产量为978.4万吨,同比增长5.5%;原铝产量 为3504.4万吨,同比下降2.2%。
2019 年,国内废铜、废铝、废铅和废锌的回收量约1199万吨,其中废铜回收量约 215 万吨,废铝回收量约607万吨, 废铅回收量约237万吨,废锌回收量约140万吨。”
简单的说,入不敷出,损耗太多,分拣效率低,回收成本等等……
不过我国金属回收利用率一直在提高,这几年也有了不少文件,未来几年内数据会大幅改善。
但无论到什么时候,回收率都不会达到100%。
矿产资源在中国的法律解释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这些资源丰富而多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建设和能源等。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的法律解释至关重要,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下或地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石、矿石集合体、矿体或矿产物。根据中国国家标准,矿产资源包括矿产(自然金属矿石、有色金属矿石、黑色金属矿石等)、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及能源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该法律规定了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勘查开发、保护和管理的原则和制度。
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有矿产资源由国务院所属国务院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许可。在勘查开发过程中,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对于特定的矿产资源实行采矿权出让制度,通过招标、竞争性协商等方式,将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出让给合格的企业。
矿产资源的法律解释是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矿产资源的法律解释,可以明确矿产资源的权益归属、勘查开发流程、保护和管理制度,以及矿产资源的合规性要求等。
矿产资源的权益归属是矿产资源法律解释的核心内容之一。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但国家可以依法委托各级地方政府对矿产资源进行管理。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流程包括勘查核准、探矿权登记、勘查开发、生产操场和矿山复垦等环节。在勘查开发过程中,需要依法进行环境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度包括资源开发许可制度、采矿权出让制度、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保护矿产资源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矿产资源的合规性要求是指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例如,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勘查开发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矿产资源的法律解释对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至关重要。通过明确矿产资源的权益归属和勘查开发流程,建立健全的保护和管理制度,以及遵守合规性要求,可以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促进资源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项战略资源,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的法律解释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矿产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矿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矿产物质,如金、银、铜、铁等。而能源资源则是指能够产生能量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往往涉及矿产资源的探矿权、矿产资源的取得与流转、矿山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矿产资源的探矿权是指国家授予特定主体对某一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价的权利。各国在探矿权的管理上往往采取许可制度,即由政府对矿产资源探矿活动进行许可。
在矿产资源探矿权的法律解释中,通常会涉及到如何申请探矿权、探矿权的转让和终止等问题。此外,还需要明确探矿权的时限和范围,并规定探矿权人在探矿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定和标准。
矿产资源的取得与流转是指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易的过程。对于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各国存在不同的法律解释和制度安排。
有些国家采取国有制度,即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只能由国家依法进行开采和利用。而有些国家则允许私人拥有部分或全部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并允许私人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经营。
在矿产资源的流转过程中,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了矿产资源交易的条件、程序和权限等。同时,为了防止矿产资源的非法流失和滥用,还设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对矿产资源交易进行监督和管理。
矿山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是矿产资源法律解释中的重要内容。矿山开采活动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工程施工和资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通常包括了矿山开采前的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山安全生产和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矿山开采活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以及对环境保护和职工权益的重视,可以有效防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
矿产资源的法律解释和管理是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通过加强矿产资源的探矿权管理、矿产资源的取得与流转监管以及矿山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矿产资源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共同推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