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尼泊尔、印度与中国三国间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
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灌溉渠众多,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扩展知识:南亚的解释?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答案,南亚的城市特征?
南亚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大河下游,入海口处是经济发达地区。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也叫南亚次大陆。那有三条大河,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气候食物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重要城市主要分在河流的下游入海口处。
南亚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每年北半球夏半年的时候,是南亚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往往形成洪涝灾害。
当北半球冬半年的时候,是南亚地区的旱季,此时,盛行东北季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位于0°―北纬37°,东经60°―97°之间,陆地基本在北纬10°―30°之间,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南亚共有8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阿富汗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从测绘学来看,南亚以印度板块为主体,从海平面升起成为印度次大陆及兴都库什地区。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亚的,从西到东,有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及印度洋。
南亚,它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南亚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和印巴次大陆和印度次大陆。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南亚指亚洲南部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悠久的历史与印度教、佛教源地是本区主要的特色。
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锡克教等。悠久的历史、浓烈的宗教色彩、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旅游观光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印度的泰姬陵、红堡、阿旃陀古代石窟、佛教圣地鹿野苑、印度教圣地及历史名城瓦拉纳西,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诞生地兰毗尼,斯里兰卡的佛教圣地、古城康提,孟加拉国的拉尔巴格古城堡,巴基斯坦的摩享佐达罗古城遗址等,都是闻名遐尔的名胜古迹。本区的宗教朝觐旅游十分兴旺,每年宗教徒圣地朝拜者络绎不绝。本区人种复杂,民族众多(印度素有“世界人类学博物馆”之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风土民情等十分引人入胜。
本区山雄水秀,风景迷人。北部背靠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是登山、探险、滑雪、避暑的胜地;中部印度河、恒河流域是孕育南亚古代文明的摇篮,沿岸不仅风光旖丽,而且多名胜古迹;南部印度洋上有美丽的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马尔代夫人称漂浮在“印度洋上的花环”,每年来此领略热带风光、海滨度假、水上垂钓和海底观光的游人久盛不衰。此外,本区大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众多,印度素有“动物的天国”之美誉。
南亚工业特征如下:
1.南亚地区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都以农业为国家经济基础。
2.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已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例如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等。
3.南亚国家大都为传统农业国,其经济特点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为辅的综合型经济.
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
特征:
1、以三种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岛的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热带季风气候
2、广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的成因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印度北部低气压中心使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分凉、热、雨三季。干季:凉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凉爽;热季:每年3-5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炎热;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湿、降水丰沛。
南亚与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河流大部分流向印度洋,也有河流流向太平洋;
南亚和南亚黄色人种为主;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1)采掘加工的主要原料是自然赋存的矿体。矿址不能自由选择,矿床的工业储量不能输入,也不能再生。矿山的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每个矿山都要经历建矿、投产、正常生产、减产和闭矿的历程。
(2)采矿设备和人员经常随采矿进程和加工对象转移,没有固定的加工车间。被开采的矿体必须掘进一系列巷道,进行采矿准备工作(采准),才能开始回采。开拓、采准和回采工作互相协调,才能保证矿山正常生产。否则就会造成采剥失调或采掘失调,迫使矿山减产。
(3)开采工作总的趋势是采掘条件愈来愈差,采出矿石的品位逐渐降低,随之成本可能增高。由于岩石的混入会使矿石贫化,降低质量,还有部分矿石不能采出,而损失于地下。因此要不断改进采矿和选矿技术,开展综合利用,以降低成本。降低贫化率和损失率是采矿生产中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4)矿体赋存条件和形状复杂,品位分布不均。工业储量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大变化,使采矿设计难于标准化,加之建矿周期长,基建投资大,故投资风险性也大。
(5)采矿工作在露天或地下采场。劳动量大,工作条件差,安全性差,不易实现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故需特别重视改善劳动保护和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