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社员网等农业互联网企业,用农业互联网促进县域农业产业振兴。
二、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三、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四、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五、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充实乡村治理资源。要调整城乡发展战略。
答案:推进乡村文化、产业、人才、生态全面振兴。新农村建设,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奔小康,就需要有文化的专业人才,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一、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新路子”。
要深入各村,了解实际情况,摸清各村的家底,实事求是、因村施策,明确各村产业发展方向,确保产业制定有依据、合实际。
二、盘活资源,结出三方共赢“金果子”。
一方面盘活各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将闲置学校、校舍改造为生产车间,引入知名企业投入生产;
另一方面明确企业与集体分红原则,确保集体保底收入,同时要求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收购农户种植产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三、政府支持,破解资金难题“好法子”。
一方面整合党建项目资金和扶贫工作经费用于翻新设备,帮助村集体产业建设;
另一方面设置财政扶持资金,鼓励村集体申请使用,投入企业或联合发展产业,用活用好政府资金,带动产业发展。
四、科学谋划,探索集体发展“新点子”。
鼓励村集体自力更生、自谋出路发展村级产业。探索新发展模式,将扶贫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了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的生产格局,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后续工作,任重道远。一要实施产业扶持助力乡村有发展根基。二要大力加强乡村人才建设,让乡村振兴有人干。三要继续加大乡村环境基础设施改造,看得见乡愁,留得住乡情。四要因地制宜,用好“土特产”。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扎实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扎实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积极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广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坚持科技兴农,发挥高校、农科院所、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要深入开展村级集体资产的清查、确权,做好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持续化解村集体债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集体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使村党支部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 坚持七大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人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结构矛盾,也是我们面临问题的总病根这些问题不仅限约农业发展,还限约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无法回避的挑战。
突出抓好产业振兴,继而推进乡村振兴,因为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中心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促进产业振兴,才能打好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