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先,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大力使用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采取“两条渠、四级网”的污水处理方式,保护梯田水生态,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以实现哈尼梯田的森林恢复、传统村寨管理,梯田水系维护,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坚决守护绿水青山。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和谐共生是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自然也滋养人类、哺育人类、教化人类。
中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其实就是讲要求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
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
人与自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到和谐的相处之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共生与和谐的可能性。
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自然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空气、水、食物和资源,同时也给予了我们美丽的风景和灵感。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生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现象。人与自然之间也可以找到共生的可能性。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此外,人们还可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活,例如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垃圾产生等。
和谐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谅解的状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与自然的关系复杂而深刻,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来维系。只有通过共生与和谐的方式,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希望能够增加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激发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行动中来。
01.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02.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哲学家]
03.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法国作家]
04.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甘地[印度政治家]
05.我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上联:我和大家欢欣相处。
下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3.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4.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惠。必须与之战斗,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苏联)米丘林《工作原理和方法》
5.“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6.文明的首要任务,即它实际的存在理由,就是帮助我们抵御自然的侵袭。——(奥地利)弗洛伊德《超越唯乐原则》
7.大自然绝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只是我们自己。——(法国)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8.大自然!我们总在她的环绕和把握之下:既没有力量离开她,也没有力量靠近她。她并不向我们发出邀请或警告,就径直把我们带进她飞旋的舞步,让我们急急旋转起来,直到我们精疲力竭地从她怀抱中倒下。——(德国)歌德《歌德传》
9.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依照规律运作的。——(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0.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赋予了发展新的内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前,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规律。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决不能重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覆辙,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还自然以宁静与和谐
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4.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
6.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 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
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
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
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
歌妓莫停声。
7.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8.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环境不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更是大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之渠道。用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用金山银山维护绿水青山,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