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危机首先会造成商品短缺,经济萧条,社会倒退。更进一步世界混乱,烽烟四起。又会回到掳肉强食的时代,世界进入灾难时期!要居安思危,增加忧患意识!好在我国领导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给世界敲响了警钟,相信全球能源危机不会到来,即使有也只是轻微。
全球矿产资源排
1.俄罗斯
2.美国
俄罗斯石油探明储量252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5%;煤蕴藏量157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矿石蕴藏量65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约占40%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简称“合作组织”)
缺水会影响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运作与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水资源管理方式加以应对。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水资源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约1/4的人口面临“极度缺水”危机,“曾经难以想象的水危机正在变得司空见惯”。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干旱风险及河流洪水风险进行评估,发现17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消耗的水量超过其可用水资源总量的80%,被界定为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水危机。
最近你们可能没有留意到新闻:
这件事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埃塞想建一座大坝,用来发电。
由于一带一路,埃塞承接了大量的低端制造业,现在低端制造业很兴旺。
制造业是需要电的,埃塞没电?怎么办呢?修水电站。
埃塞现在的这个“复兴大坝”造价50亿,埃塞财政收入一共才70亿,等于把举国的命运都压在这个大坝上了。
为了制造业,值得。
埃及就不高兴了,埃塞修了大坝,埃及就没水了。
埃及在埃塞的下游。埃及什么都没有,就是有枪。
埃及有4624辆战车,1107架飞机,是阿拉伯世界实力最强的军队。埃及放出话来,敢修就炸。
本来埃塞是毫无机会的,谁知道埃及的穆巴拉克出事了,埃及很乱了一阵子,埃塞乘机赶紧修建大坝,等塞西收拾完烂摊子----复兴大坝已经完成超过一半了,想炸都炸不动了。
在中东并不仅仅只有埃塞和埃及两个国家因为水的问题要打架,他们只不过是共享尼罗河这一条河而已。
除了尼罗河以外,还有幼发拉底河,还有约旦河。
今天以色列之所以占据着约旦的领土,很大程度上就因为约旦河的水。
你觉得约旦河有多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约旦河:
还没你家附近的那条河大,是不是?
就为了这条河,以色列不惜得罪约旦。
中东很缺水,目前武力强大的国家,就占据一条河不放,比如说埃及占了尼罗河,土耳其占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武力不强大,但是有钱的国家,就搞海水淡化工程,比如说沙特,武力很差,怎么办呢?搞海水淡化
从图表可以看出,中东国家在海水淡化上真是下了血本的。
沙特占了20%,科威特占了7%,阿联酋占了12%。光一个阿联酋的海水淡化比欧洲都多。
欧洲5亿多人,阿联酋人口963万。
问题是不是个个国家都像沙特,阿联酋之类的那么有钱的。
比如也门,阿曼,黎巴嫩,突尼斯之类的。他们饮水怎么办?
没油,还可以开电动汽车,没煤发电,还可以用核电。
没水,准备喝什么?
目前阿拉伯世界人口越来越多,而水源越来越少,怎么办?
打呗,谁武力强,水就是谁的。
矿石资源没法排名,翡翠产量世界第一,其它宝石也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故自然资源完全包含矿产资源;能源跟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之间都是部分相交关系。 能源既包括来自自然界的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又包括人类加工生产的能源产品,如电力、汽油、焦炭等。煤、石油等能源属于矿产资源,而风能(发电)、地热能则不属于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第一,供过于求的能源格局一时难以逆转,能源价格在低价位波动,全球能源治理的不确定性增加。特朗普上台推动页岩气、页岩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发展,美国本土原油产量大大超出预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重要的原油出口国,大量美国页岩油气进入世界能源市场。3月份,俄罗斯与沙特限产协议未达成,双方大幅增加原油产量,试图挤压美国的页岩油气份额。
与此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全球对原油的实际需求大为减少,导致原油全球供应过剩。目前,欧佩克+虽然宣布自5月起正式减产970万桶/日,减产期限到2022年4月30日,但世界石油需求下降3000万桶/日,之间仍存在很大的缺口。“石油战争”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形成的供过于求的能源格局,即使在疫情结束之后,也将短时不可逆转,能源市场将会在疫情的影响下“时冷时热”。
在能源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之下,石油市场的价格反弹可能很短暂,油价长期在25美元到50美元之间上下波动将成为常态。许多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由于石油收入的锐减,其财政压力增大,经济将会陷入困境。
第二,能源转型迫在眉睫,全球能源治理过程中或将出现新型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历史上,重大的能源转型历来都伴随着不可预见的“黑天鹅”事件。
回望过去50年的发展,化石燃料主导了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权力关系,化石燃料也一直都是地缘政治动荡和冲突的根源。而这一切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正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技术转型,这种能源转型将随之形成新的权力关系。
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的影响下,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许多国家实现能源自给,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迅速下降(太阳能和风能的产能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会减少大约20%),其对健康和气候问题的贡献日益增加(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死亡)等等。
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在大多数国家可以多种形式广泛获取,它是可不断填充的能源流,相对而言不易因运输受阻而受到影响。它可在地方社区范围内迅速且便捷地使用,与分散性能源生产和消费十分匹配。
这一分散性属性将侵蚀传统化石能源在地理上的密集度构成的政治格局。随着世界对化石燃料依赖度的下降,新型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将会呈现出来,围绕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展开。
大多数能源生产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与这些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可再
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球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约为33.62%、煤炭占比27.2%、天然气占比约为23.86%。
1001、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
(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
2、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如:水能、核能。
(2)、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3、新能源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
4、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