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与短期消费倾向时间期数月份乘以利率
居民的消费倾向也是只平均消费的倾向的总体。
在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两个指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那么,究竟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这两个指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当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时,他们用于消费的增加量。换句话说,边际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比例。它的计算公式为:
$$边际消费倾向 = \frac{消费的增加量}{收入的增加量}$$平均消费倾向则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消费水平,即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它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消费倾向 = \frac{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虽然都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但它们侧重点不同:
总的来说,边际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在收入变动时的短期消费行为,而平均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消费习惯。
根据上面给出的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某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为10000元,消费支出为8000元。那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这说明他的消费行为比较稳定,收入的变动不会显著影响他的消费习惯。
总的来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反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ΔC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ΔC/ΔY.
(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S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①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② 0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它是与“边际储蓄倾向”相对应的概念。 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通过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知道不同时间内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储蓄与消费之间分配,但是,却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变动如何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
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则能观察到。
在凯恩斯看来,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只将收入中的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费支出,而将其较大比例用于储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递减的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它是与“边际储蓄倾向”相对应的概念。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①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② 0
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选择ABD,MPC+MPS=1;MPS=1-MPC;MPC=1-MPS。
因为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被用来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是1,即MPC+MPS=1。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
例如,有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000美元,并且他们打算把其中的400美元存到银行,那么其边际储蓄倾向就是MPS=400/1,000=0.4,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