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节 盗窃罪
第一百一十五条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量刑格】
(一)犯罪数额1 000元以上不满1 5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犯罪数额1 500元以上不满2 000元的,基准刑为管制刑;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以盗窃罪论处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二)盗窃公私财物价值2 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盗窃价值2 000元,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33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盗窃公私财物8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的,刑期增加六个月:
1、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3、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四)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100份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每增加6份,刑期增加一个月;50份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8份,刑期增加一个月;50份以下的,基准刑为拘役、管制刑或者罚金刑。
第一百一十六条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1万元以上不满6万元的,盗窃 1万元,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犯罪数额7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五年,并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予以重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五年,并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予以重处:
(一)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盗窃金融机构的;
(三)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四)累犯且盗窃数额为8 000元的;
(五)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六)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八)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
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行为人不可能盗窃自己事实上占有的财物,对自己事实上已经占有的财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侵占罪的特点是将自己占有的财产不法转变为所有,因此,只要某种占有具有被处分的可能性,便属于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即占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罪是将他人占有的财物通过和平的手段转移为自己占有。
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若是十四岁犯盗窃罪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应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要看违法人员把盗窃的土地有何种用途。
如果是把土地当作矿产资源进行加工销售,则可以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如果是用来填地基之类的,则可以按破坏土地进行查处。
盗窃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不仅侵犯他人的财产权,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在高中主题班会上,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盗窃罪的危害,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后果,并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盗窃罪在社会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校园内外。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盗窃罪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通过举办高中主题班会来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 对个人的伤害:盗窃行为不仅会导致财产的损失,还会对被害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和心理伤害。被盗窃的人可能会感到失去安全感,甚至生活质量下降。
2. 对社会的影响:盗窃罪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秩序。当人们不再相信他人的诚信和道德,社会凝聚力就会逐渐削弱。盗窃行为的存在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全感。
为了预防盗窃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盗窃罪是一种被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犯罪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通过高中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盗窃罪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高中主题班会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考和自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盗窃罪对个人、社会和家庭的伤害。在参与讨论和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盗窃罪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学生群体中。通过举办高中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并帮助他们远离犯罪行为。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来将会有更加和谐与安全的社会。
在香港法律中,盗窃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罪行。作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国际都市,香港的法律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正。盗窃罪威胁着个人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于发现有人涉嫌盗窃的情况,香港法律制度下有严格的法规进行处理。
盗窃罪的定义:
香港法律中的盗窃罪定义如下:任何人若在未获准授权的情况下,以他人财产为目标,通过偷窃、骗取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占有该财产,并有意将其占有者的产权剥夺,即构成盗窃罪。不管是以物品、现金、文物还是其他贵重物品为目标,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会被视为盗窃行为。
盗窃罪的刑罚:
根据香港法律,盗窃罪是一项刑事犯罪,其刑罚标准取决于盗窃行为的性质和涉及的财产价值。对于价值较低的盗窃行为,香港法庭可能会判处行为人罚款或社区服务,并要求其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然而,对于严重的盗窃罪行,如涉及高价值财产或组织犯罪活动,刑罚可能更为严厉。根据香港的法律规定,重大盗窃罪行可能会导致长期监禁,并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如何预防盗窃罪:
虽然法律制度对盗窃罪进行了严格的处罚,但预防盗窃行为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个人和社会的一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盗窃的发生:
香港盗窃罪案例分析:
近年来,香港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盗窃罪案例。其中一起案件是发生在一家豪华珠宝店的抢劫案。几名武装劫匪冲入珠宝店,逼迫员工交出珠宝和现金。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警方展开了密集的追捕行动,并最终成功逮捕了嫌疑人。
在另一起盗窃案中,一名曾经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员工被指控盗窃客户存款。该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客户存入银行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上。该案件揭示了内部人员滥用职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引发了社会对金融机构的关注和反思。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盗窃罪不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在各个行业和层面上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加强防范措施,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总结:
盗窃罪是香港法律体系中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香港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盗窃罪的定义和刑罚,旨在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同时,我们作为个人和社区的一员,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香港社会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和广大市民的参与,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盗窃罪,构筑一个更加美好的香港。
盗窃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构成犯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事实上,抢夺行为都符合盗窃行为的特征,但盗窃行为不一定符合抢夺行为的特征。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造成了受害人伤亡的可能性,如果具备的,则构成抢夺罪。一、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即可认为具有致人伤亡的可能性,宜认定为抢夺罪:1、所夺取的财物必须是被害人紧密占有的财物。即被害人提在手上、背在肩上、装在口袋等与人的身体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财物。2、必须对财物使用了非平和的手段,即可以评价为对物暴力的强夺行为。例如,突然使用强力夺取他人手提或身背的皮包的,使用强力夺取他人佩戴的耳环、项链等首饰的,在被害人将财物安放在自行车后架或者前面篮筐中骑车行走时,行为人突然使用强力夺取财物的,都有可能造成伤亡,宜认定为抢夺罪。再如,用绳子等套住被害人自行车后轮,趁被害人下车查看时,迅速拿走其放在自行车车筐中的提包的,从整体上看具有致人伤亡的可能性,可认定为抢夺罪。 二、如果仅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宜认定为盗窃罪。1、对离开被害人身体的财物实施非法取得行为的,宜认定为盗窃罪。例如,被害人乙手拿钱包去银行取款的途中,因为不小心被路边的铁链绊倒,钱包也随之落在离其3米多远的地上。此时,尽管乙眼看着自己的钱包,但由于其脚摔伤不能行走,不能捡回钱包。看到这一情形的甲拾起钱包后逃走。乙的钱包已经离开了乙的身体,不管甲的行为如何迅速、如何有力,都不可能造成乙的伤亡,故甲的行为不成立抢夺罪,宜认定为盗窃罪。2、虽然对被害人紧密占有的财物实施非法取得行为,但行为本身平和、平稳,而不能评价为对物暴力,因而不可能致人伤亡的,也宜认定为盗窃罪。例如,扒窃他人上衣口袋内的钱包的行为,由于十分平和,而不是迅速瞬间性的对物暴力,所以,也不可能致人伤亡,因而只能认定为盗窃,而不能评价为抢夺。3、如果行为人所取得的并非被害人紧密占有的财物,也没有使用强力夺取财物,即使被害人在场,也只能认定为盗窃罪。例如,26岁的男青年刘某深夜偷偷进入76岁的孤寡老太太王某房中,企图窃取财物。刘某翻找财物时,声响惊醒了王某,王某不敢阻拦,只是苦苦哀求不要拿走她的财物。刘某见状对王某置之不理,继续翻找钱物,最后找出现金2元拿走。刘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刘某的行为并非对物暴力,仍然是平和的手段,因而不可能致人伤亡,所以,属于公开盗窃行为。至于行为人取得财物后,是否迅速逃离现场、行为是否乘人不备,都不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有人指出所谓公然夺取,是指行为人当着公私财物所有人、管理人或者其他人的面,乘人不防备,将公私财物夺了就跑,据为己有或者给第三人所有;也有的采取可以使被害人立即发现的方式,公开把财物抢走,但不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抢夺罪区别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本质特征。”其实,抢夺并不以“夺了就跑”为要件。盗窃也可能“盗了就跑”,抢夺也可能“夺了不跑”。
八大重罪没有盗窃罪。 “八大重罪”具体是指: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必须达到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放火罪、贩卖毒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爆炸罪。(《刑法》17条规定) 而未满十四周岁则免除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