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开源情报,是指通过对公开的信息或其它资源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情报。开源情报的利用其实比人们更感兴趣的秘密情报的使用更古老,但长期以来开源情报的价值远不及秘密情报,以至并没有得到专门的关注。
而公开情报单单指的是公开的信息和资源。所以两者的区别就是来源情报的包含的信息比公开情报的广。
信息:从广义上讲,是事物运动时发出的信号所带来的消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信息与消息、情报的区别如下:
2、词性上:信息是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消息应用比较广泛,新鲜事就叫消息,还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再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扩展资料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是信息。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客观变化的事物不断地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信息。
人们需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加以利用。
“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就在大家身边。”
人们是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时刻在感受来自外界信息的。
人们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按照参与获取信息的人来划分,可分为:参与前的信息和参与后的信息。①参与前的信息是指获取信息的人没有参与情况下的信息。由于没有人为因素的参与,这个信息则是客观真实的,不存在真假的问题,只是存在着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问题。
②参与后的信息是指获取信息的人,参与了信息活动而获得的信息。由于有获取信息的人的参与,这个信息就会掺入一些人为因素在里面,就会使获取的信息,不再是原来状态下的信息了,这个信息就会或多或少地失去一些客观真实的内容。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视和动画等不是信息,而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视和动画等承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是指运动变化的客观事物所蕴含的内容。
信息只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
不同的分类原则可将专利情报分为不同的种类:专利情报的种类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纸质、胶片及各种电子载体如软盘、光盘、网络等; 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文字、图表等;按照专利情报产生方式可分为一次专利文献(包括发明申请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和专利权登记底册、审判判决公报等)、二次专利文献(包括各种检索工具书,专利分析报告等)和专利分类资料(专利分类表、专利分类表索引)。
这个问题不需要太多思考吧,矿产资源枯竭的根本原因是不可再生,一直在开采,不管多少存量都会有枯竭的一天。
至于循环利用这个问题不需要太准确的数据,看看我们生活中,金属能回收多少?建筑、商品、锈蚀,回收利用率还是太低了。
下面是找到的一些文章资料:
“欧洲在生产新的铝制品时,回收铝的使用率达到了七成;废钢的利用率则是四到五成。在美国,生产新的钢铁制品时,废钢的利用率达到七成”,而在中国,废钢比只有22%,废旧铝的使用率只占铝产业的17%。”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废钢利用率仅为19.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3%。究其根源,一方面,大部分废钢铁资源被中频炉"地条钢"占用,主流钢铁企业在采购社会废钢铁资源上竞争不过"地条钢"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废钢价格相较低价进口铁矿石并没有优势,在退税政策补贴难以到位的情况下,企业使用废钢的积极性有限。
此外,中国钢铁工艺流程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废钢循环利用的一大阻碍。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占比仅为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转炉长流程(从铁矿石和焦炭到生铁再到钢材)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我国铜、铝、铅、锌、锡、镍、锑、汞、镁和 海绵钛等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866.0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精炼铜产量为978.4万吨,同比增长5.5%;原铝产量 为3504.4万吨,同比下降2.2%。
2019 年,国内废铜、废铝、废铅和废锌的回收量约1199万吨,其中废铜回收量约 215 万吨,废铝回收量约607万吨, 废铅回收量约237万吨,废锌回收量约140万吨。”
简单的说,入不敷出,损耗太多,分拣效率低,回收成本等等……
不过我国金属回收利用率一直在提高,这几年也有了不少文件,未来几年内数据会大幅改善。
但无论到什么时候,回收率都不会达到100%。
情报的解释
词语解释:
◎情报qíngbào
(1)[information]∶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
(2)[intelligence]∶已获得的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方面的情况
引证解释:
⒈ 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
引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六:“哼!岂有此理!不仅造假情报,而且造假警报!怒火在心里我遏勒不住。”
梁斌《播火记》三九:“一点不错,这是一个紧急的情报,红军要是早接到它,该是多么得利!”
情报是“有情有报告的信息”。
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科技情报。已获得的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方面的情况搜集情报。情报,在一定领域内,有价值的信息。学者从情报搜集的手段来给其下定义,说情报是通过秘密手段搜集来的、关于敌对方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信息。还有学者从情报处理的流程来给其下定义,认为情报是被传递、整理、分析后的信息。
情报“有情有报告的信息”,学者从情报搜集的手段来给其下定义,说情报是通过秘密手段搜集来的、关于敌对方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信息。
还有学者从情报处理的流程来给其下定义,认为情报是被传递、整理、分析后的信息。
意思是指图片书本所传达出来的情报内容。
农业情报方面的期刊我推荐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该刊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在农业领域的新应用等。
该刊设有资源建设专题、研究论文、应用实践等栏目。
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情报进行分类。世界各国都有依据特定需求、形势任务、认知水平等对情报进行分类的实践。
情报“有情有报告的信息”,学者从情报搜集的手段来给其下定义,说情报是通过秘密手段搜集来的、关于敌对方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信息。还有学者从情报处理的流程来给其下定义,认为情报是被传递、整理、分析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