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县大红袍花椒:凤县是国家林业总局命名的中国花椒之乡,凤县花椒也是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布的大红袍花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凤椒:凤椒又名大红袍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
3、凤县苹果:凤县苹果是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特产。
4、凤县腊肉:凤县腊肉凤县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
5、凤县浆水鱼鱼:凤县浆水鱼鱼凤县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苞谷面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
6、洋芋煎饼:凤县人喜欢卷炒青椒丝、白菜丝和洋芋丝,也有卷生鲜凉菜的,如青辣子切末,拌上葱、蒜。还有蘸调料汁子吃的。还有切成条状,调了辣椒油酱油醋等,像面皮子一样吃的。还可以切成条状,加入胡萝卜、辣椒、葱花,用植物油炒着吃的。
7、凤县浆水面:凤县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
8、马勺脸谱:凤县的民间艺术品–马勺脸谱,曾在北京、杭州、广州、西安、法国巴黎、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并在中国首届艺术节“画中戏”展览,有24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9、凤党:凤党以名贵质优享誉远销于东南亚、日、韩等地。清末时是朝廷的上等贡品,1964年凤县被省上列为凤党出口商品基地县;1987年凤党被陕西省作为名优地方产品
964米
凤县古称“凤州”,始建于秦朝。
地处秦岐西段,北依主峰,南接紫柏山。全县最高峰透马驹山海拔2739米。河流属长江水系,县东秦岭梁代王山为嘉陵江发源地。年均气温11.3℃,年降水量634.6毫米。矿藏有铅、锌、金、铜、钼、铁、煤、白云石、石英石等。自古为入蜀通衢,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周代所建的故道,汉时修建的褒斜道,南北朝时修建的回车道,元代修建的连云栈道均从本县通过。宝(鸡)成(都)铁路东西过境,316国道和212省道为县内主干公路。
1、消灾寺:坐落于嘉陵江北岸的豆积山上,与凤州古城隔江相望,始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
2、通天河森林公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公园中通天河蜿蜒向西直达秦岭梁顶,有“通往西天”之意而得名。
3、凤凰湖:景区森林覆盖率75.8%,空气清新,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以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4、紫柏山:地处秦岭南麓,因山上遍生紫柏而得名,是凤县境内最高峰,海拔2538米,享有岭南独秀、秦岭明珠之美誉。
丹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六千年前就有先民聚落,古为殷契所封之国,为商国;战国为卫鞅封地,即商邑。全县共有各类文物231处,尤以汉“四皓墓”、金“二郎庙”、清“船邦会馆”、“武关要塞”、"龙台观"等人文景观驰名。“丹江漂流”被誉为“西北第一漂”。丹凤是革命老区,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郑卫三、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丹凤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丹凤曾是陕南革命根据地中心。丹凤县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
陕西省凤县和丹凤县不是一个地方。凤县隶属于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凤州”,为长安通往巴蜀的必经之地,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丹凤县是商洛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凤县和丹凤县虽一字之差,却是大相径庭的两个地方。
丹凤县辖11个镇、10个乡:龙驹寨镇、庾岭镇、蔡川镇、峦庄镇、铁峪铺镇、武关镇、竹林关镇、土门镇、寺坪镇、商镇镇、棣花镇、月日乡、双槽乡、资峪乡、桃坪乡、花瓶乡、北赵川乡、东岭乡、毛里岗乡、花园乡、留仙坪乡。
住宿的宾馆有凤城大酒店、凤凰大酒店、政府招待所、怡风宾馆、伟华宾馆等还有好些农家乐家庭宾馆,干净卫生。
在疫情严重时,必须要隔离,使防控万无一失。
1、消灾寺:坐落于嘉陵江北岸的豆积山上,与凤州古城隔江相望,始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
2、通天河森林公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公园中通天河蜿蜒向西直达秦岭梁顶,有“通往西天”之意而得名。
3、凤凰湖:景区森林覆盖率75.8%,空气清新,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以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4、紫柏山:地处秦岭南麓,因山上遍生紫柏而得名,是凤县境内最高峰,海拔2538米,享有岭南独秀、秦岭明珠之美誉。
县北倚秦岭山脊,南接紫柏山,最高处透马驹峰海拔2738米,最低处温江寺一带海拔905米,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小气候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摄氏11.5度,年平均降雨量613.2毫米,无霜期188天。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境内有较大河流9条,以夫子岭为界分属嘉陵江流域和汉江流域、河流沟道纵横,水流落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