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业为主,重工业不太发达。东南亚各国独立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工业基础,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以及西方产业转移的,东南亚大规模接受加工型产业,接受西方的投资,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东南亚国家开始注重国家工业的均衡发展,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不是短时间才能改变的。当然东南亚农业也很发达,也大量出口农产品。
举例说明:
首先来看看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尼工业门类比较多,包括采矿业,食品及烟草,纺织,电子,汽车制造以及纸浆,造纸等工业。根据印尼银行的统计报告,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之外的制造业中,食品/饮料/烟草占比33%,运输及机械设备占比28%,化学/化肥/橡胶产品占比13%,纺织品/鞋类占比9%,木材产品6%,纸张及印刷品占5%。数据显示,印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7%。
整体来看,印尼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大都附加价值不高,以汽车制造为例,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量仅次于泰国,不过目前印尼汽车制造大都以组装生产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也就是说在工业体系最重要的环节-研发方面,印尼基本是缺失的。
其次是马来西亚,在整个东南亚,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程度仅次于新加坡,目前马来西亚是国际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半导体产品出口额位居世界前列,尤其在封装测试方面,马来西亚的占有率达到27%。马来西亚在一些支柱产业中拥有自己的品牌,在石油及相关产业上,马来西亚成功树立了马石油的品牌;在汽车领域,拥有宝腾和Perodua;在半导体产业,马来西亚也拥有自己的晶圆工厂Unisem和Inari。数据显示,大马GDP中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为21.4%。
不过马来西亚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同样是在汽车制造领域,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在技术上依赖于日本企业,像发动机等核心零配件都来自日本;同样马来西亚也不具备高档汽车钢板的生产能力,虽然马来西亚也为此建立了钢铁工厂,不过却一直未能达到要求。也就是说,虽然有了品牌和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是在核心配套上,马来西亚工业体系不完整的弊端暴露无疑。
越南主要工业包括电子,纺织服装,鞋类,机械设备等,其中电子,纺织是越南最大的工业门类,除了三星电子等大批外资企业外,越南本土的电子企业不断崛起,像越南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Vinsmart等。2020年电子产品(含智能手机,电脑等)出口额达955亿美元(越通社数据),占出口总额的34%,不过主要电子零部件包括芯片,面板等依赖进口;纺织业方面,2020年出口29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4%。越南纺织产业链同样不完整,80%的原料依赖进口,其中包括棉纱,布料以及其它辅料。机械设备出口额为270亿美元,占比9.6%。鞋类出口165亿美元,占比5.9%。数据显示,越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16.5%。
从以上三个东南亚国家来看,都存在工业体系不完整的缺陷,尤其在打造品牌以及关键的研发领域有欠缺。相对来说,越南成功复制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制造业的投入也最大,反而是最有希望建立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的国家。
整个东南亚的资源均很丰富,热带农业,能源矿产,稀有资源矿产,渔业,热带植物资源为主要方面。
以资源丰富的国别来看:泰国的农作物丰富,出口大米占东南亚第一,此外泰国的锡矿出口世界第一;老挝,森林资源和锡矿资源比较丰富;缅甸,翡翠,祖母绿等宝石原石丰厚。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菲律宾的热带特色农业和渔业都比较突出。
锡和石油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石油和锡在东南亚的矿产中占据突出地位。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出产石油较多的还有马拉西亚和文莱,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东南亚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面,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东帝汶,等11个国家。人口约5.5亿,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我国矿业界的较多关注。
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带,最主要的条件是劳动力充足,土地价格低,工业产品主要是,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东南亚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业为主,重工业不太发达。东南亚各国独立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工业基础,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以及西方产业转移的,东南亚大规模接受加工型产业,接受西方的投资,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
南亚工业特征如下:1.南亚地区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都以农业为国家经济基础。2.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已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例如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等。3.南亚国家大都为传统农业国,其经济特点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为辅的综合型经济.
东南亚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面,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东帝汶,等11个国家。人口约5.5亿,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我国矿业界的较多关注。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工业布局: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商业:东南亚旅游业繁荣,旅游资源丰富
东南亚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业为主,重工业不太发达。
东南亚各国独立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工业基础,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以及西方产业转移的,东南亚大规模接受加工型产业,接受西方的投资,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东南亚国家开始注重国家工业的均衡发展,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不是短时间才能改变的。当然东南亚农业也很发达,也大量出口农产品。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实力排名因评估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部分国家的介绍: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尼工业门类较多,包括采矿业、食品及烟草、纺织、电子、汽车制造以及纸浆、造纸等工业。根据印尼银行的统计报告,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之外的制造业中,食品/饮料/烟草占比33%,运输及机械设备占比28%,化学/化肥/橡胶产品占比13%,纺织品/鞋类占比9%,木材产品6%,纸张及印刷品占5%。数据显示,印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7%。马来西亚:在整个东南亚,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程度仅次于新加坡,目前是国际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半导体产品出口额位居世界前列,尤其在封装测试方面,占有率达到27%。在一些支柱产业中拥有自己的品牌,如在石油及相关产业上的马石油,在汽车领域的宝腾和Perodua,在半导体产业的Unisem和Inari。数据显示,大马GDP中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为21.4%。越南:主要工业包括电子、纺织服装、鞋类、机械设备等,其中电子、纺织是越南最大的工业门类。2020年电子产品(含智能手机、电脑等)出口额达9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4%,不过主要电子零部件包括芯片、面板等依赖进口;纺织业方面,2020年出口29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4%。总的来说,东南亚各国的工业发展各具特色,其排名也可能随着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