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颜巴拉山读音是 kā yán bā lā shān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
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
走向为西北----东南。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是庞大的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走向为西北----东南,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崃山。旧称巴颜喀喇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巴颜喀拉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巴颜喀拉山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铺盖大地,偶见零星牧包士房点缀其间。
“巴颜喀拉山”读音:bā yán kā lā shān 。
1、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是庞大的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走向为西北----东南,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崃山。
2、巴颜喀拉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巴颜喀拉山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
3、巴颜喀拉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
4、巴颜喀拉山属于大陆性寒冷气候,空气稀薄,气候酷寒,一年之中竞有八九个月时间飞雪不断,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5℃左右,因而许多5000m左右的雪山有经年不融的皑皑积雪和终年不化的冻土层。而温暖季节则比较短暂,一般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而且气温较低,即使是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也不过10℃左右。
5、巴颜喀拉山主要景点:唐蕃古道、巴塘热水沟、巴塘天葬台、三江源自然保护。
巴颜喀拉山的“喀”读kā
简体部首: 口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12
释义
◎ 〔~嚓〕象声词,形容折断的声音。
◎ 象声词:~的一声,把树枝折成两截。
组词
◎ 喀吧 kābā
[crack] 象声词
喀吧一声,铅笔尖断了
◎ 喀布尔 Kābù’ěr
[Kabul] 阿富汗首都,人口37万
◎ 喀嚓 kāchā
[crack] 即“咔嚓”,象声词。断开的声音
◎ 喀秋莎 kāqiūshā
[Katyusha] 火箭炮的一种,能成排发射炮弹,也写作“卡秋莎”
◎ 喀斯特 kāsītè
[karst] 岩溶的地形地貌,因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喀斯特高原最为典型而得名
造句
一、喀什地区处在中亚腹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
二、喀什凹陷北部地表构造出露有多处油砂,分布层位主要是中新统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次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
三、两条河流汇入巴尔喀什湖,维系着两百多万哈萨克人的生活。
四、具体地说,就是今天的中国加上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以东,蒙古高原和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
五、在斯里纳加一个寒冷的早晨,喀什米尔船夫集结在浮舟菜市场。
地理学家徐近之曾把青藏高原奇特的地貌轮廓形象地比作无脚无尾的鸵鸟:“头部在帕米尔高原,嘴都是兴都库什山。
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相当于鸵鸟的脊背线,全球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成了它的腹部线。横断山脉仿佛是鸵鸟下垂的尾端。”高原边缘的这些高大山系连同高原内部大体相互平行的一系列巨大山系,即东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等,显示了清晰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的骨架。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南部,西接可可西里,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是昆仑山脉东延部分。全长780千米。最高峰年宝玉则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境内,主峰终年织雪,海拨5369米。巴颜喀拉山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高大和险峻,而是它的地标性的意义。其一,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其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在这里进行分界,它不仅是河流的界限,也是气候的界限;其三,就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而言,这里是玉树州和果洛州的分界线;其四,就文化而言,这里是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的分界线。所以巴颜喀拉山在这一路线上奠定了具有地标性的重要意义。巴颜喀拉山遥遥在望,皑皑雪山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世界上第二个海拔最高的山口巴颜喀拉山垭口(世界上最高的山口为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巴颜喀拉山海拔5267米,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巴颜喀拉山垭口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性垭口,这种标志性表现在气候、流域、行政区划和文化等方面。海拔有4824米,也是全国较高的垭口之一。就自然地理意义来看,巴颜喀拉山垭口即是一个气候的界限,也是一个河流的界限。在这里进行分界,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在这里分手。就行政区划而言,这里是玉树和果洛的分界线。就文化而言,也是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的分界线。就垭口而言,还是一个景观的汇集之处,垭口一般相对的高度比较高,垭口两边都可以看,而且可以看得更远更广,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藏区的垭口更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许多人在这里挂经幡、撒风马、拉泽、煨桑。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中部偏南,是长江与黄河源头的分水岭,北麓的 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源 头所在。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 东连岷山和邛崃山,在地质构造上有分布广 泛的三叠系地层,同为海西运动时的隆起 山。巴颜喀拉山海拔5000-6000米,山区一 年之中竟有八九个月飞雪不断,冬季最低温 度可达-35C左右,因而许多5000米左右 的雪山有年久不融的皑皑积雪和终年不化的 冻土层。该山地势高耸,群山起伏,雄岭连 绵,而温暖季节一般只有三个多月时间。即 使是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也不过10°C左右。 虽地势高寒,气候复杂,但雨量充沛,而且 存在深厚的永久冻土,排水不畅,多湿生植 物占优势的沼泽草甸,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 原牧场。北坡平缓,南坡陡险,多峡谷。这 里盛产牦牛,人烟稀少,有“牦牛的故乡” 之称。而山涧的盆地风景却不亚于江南。
读ba(一声)yan(二声)ka(一声)la(一声)shan(一声)。
巴颜喀拉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喇)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
巴颜喀拉山脉属褶皱山,西北一东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全长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藏名勒那冬则)海拔5267米,雅拉达泽山海拔5202(一说5442)米。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也是黄河源地。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麓有约古宗列盆地。
巴颜喀拉山脉属褶皱山,西北——东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全长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
巴颜喀拉山的读音是bā yán kā lā shān 。
巴颜喀拉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崃山。
巴颜喀拉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巴颜喀拉山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