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脉纵贯秘鲁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
秘鲁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秘鲁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分布不均的原因: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1,埃及主要物产包括:矿产( 石油)农作物(棉花、水稻、甘蔗)。
2,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的分布的特点: 石油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 铁和锰分布在中部、东南部; 磷酸盐分布在中部; 棉花、水稻、甘蔗分布在尼罗河两岸。
3,埃及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
秘鲁矿产资源丰富,铜、金、铅锌等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安第斯山区。 离海港近,运输距离短;山区修建公路较铁路成本低,难度较小。
秘鲁首都、南美洲著名城市利马,位于该国西部太平洋岸畔,座落在里马克河南、北两岸,东接安第斯山脉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山,西连太平洋岸的港口城市卡亚俄。利马市拥有640万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4强,是秘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最富庶、最优美的城市”称号!
秘鲁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秘鲁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分布不均的原因: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安第斯山脉纵贯秘鲁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
秘鲁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秘鲁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分布不均的原因: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秘鲁王国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秘鲁寒流(起降温降湿)影响、降水稀少…同时又受东南信风带影响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012年铜 储量3000万吨;铝土矿储量8.3亿吨;铅储量1400万吨 、锌储量4300万吨 。需求量大的铜和铝土矿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却很低 ,分别 只有4.4%和3.0%.属于我国短缺或急缺矿产 ,因此对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对较大。中国有色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贫矿较多.富矿稀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 ,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目前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 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3、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例如,在铜矿资源中,单一型铜矿只占27.1%,而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占了72.8%:在铅矿资源中,以铅为主的矿床和单一铅矿床的资源储量只占其总资源储量的32.2%,其中单一铅矿床只占4.46%;在锌矿产资源中,以锌为主和单一锌矿床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总资源储量的60.45%。
但矿石类型复杂,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4、分布范同广,地域分布不均衡
中同有色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很广,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产出,但区域间不均衡。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赣东北和西部地区;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和西部的云南、内蒙、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区;锡锑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
从资源的开发上看,我国的铅锌资源开发正逐步从东北、中部向中、西部以及内蒙转移。除湖南、广东、广西仍保持一部分资源外,铅锌资源开发、矿山主要在向云南、甘肃、四川、青海以及内蒙转移。
在总人口中, 印-欧混血人种占41%,印第安人占39%,余为白人、黑人等。198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0‰,近30多年间人口增加1.7倍。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2人。约45%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中部山区集中全国51%人口,以印第安人为主;东部平原人口稀疏。198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山区印第安人讲克丘亚语。居民多信天主教。
人口年龄结构
英文: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指一定时刻、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占该地区。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 将人口区分为 3 种 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即 年轻 型、成年型和老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