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地下具有开发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数量,称作煤炭资源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因此,也可以认为,煤炭储量是已发现的煤炭资源量,而未发现的煤炭资源量,一般称作预测煤炭资源量,二者之和,称作煤炭资源总量。 预测煤炭资源量是在系统分析研究煤田地质特征、成煤条件和成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煤田地质理论预测推定出来的煤炭资源量,根据预测依据的充分程度,一般分为预测可靠、预测可能和预测推断三级。 埋藏在地下的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们只能随着煤田地质理论和探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勘查资料的积累和对成煤条件认识的深化,才会对煤炭资源量的掌握逐步接近实际。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先后在1959年和1981年完成了两次全国煤田预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有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进展,预测煤炭资源量也比第一次更符合实际。 一般情况下,煤炭储量是在预测煤炭资源量的基础上,经过择优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而且是逐年有所增加的。预测煤炭资源量提高为煤炭储量后,数量要减少。但减少的预测煤炭资源量不一定会完全等于所获得的煤炭储量,因此,便引起了煤炭资源总量的变化。所以说,煤炭资源总量、预测煤炭资源量和煤炭储量都是一个动态的数量,使用时,一般均应注明统计汇总的截止时间。
中国已探明锗矿产地约35处,保有储量约3500吨。我国的已探明锗储量主要分布在12个地区,有色金属 其中广东、云南、内蒙古、吉林、山西、广西、贵州等省区储量较多,约占全国锗总储量的96%。
矿权和采矿权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在于其授权的范围和权力。以下是矿权和采矿权的区别:
1. 矿权
矿权是指在矿产资源所在地,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和管理权的所有权。矿权可以授予个人、企业或政府机构等单位。持有矿权的人有权利从矿产资源中获取利益,包括控制和管理矿产资源、开采矿物、销售矿产等。
2. 采矿权
采矿权是指在矿产资源所在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权利。采矿权是一种有限的、特定的授权,只授予持有者开采矿产资源的权利,而不授予持有者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或管理权。
换而言之,采矿权是一种相对狭窄的权利,其授权的范围只包括对矿物的开采,而不涉及其他方面的权利。持有采矿权的人必须在矿权持有者的授权下行使其权利,否则将会面临法律制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矿权和采矿权的具体定义和界定可能有所不同。上述的区别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表述。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钴矿和镍矿都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都非常有限。然而,由于钴矿和镍矿的分布和储量不同,它们的稀缺程度也有所不同。钴矿主要分布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等地区,而镍矿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因此,钴矿的储量相对较少,而镍矿的储量则相对较多。综上所述,钴矿和镍矿都是珍贵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分布和储量不同,钴矿比镍矿更加稀缺。
铬矿。铬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其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西藏还蕴藏着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铁矿的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西藏的锂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专家估计,西藏锂的远景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一半以上。另外,西藏现有盐湖2000多个,面积6万平方公里,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十几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其潜在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钙钛矿 (Perovskite) CaTiO3 概述:钙钛矿一般为立方体或八面体形状,具有光泽,浅色到棕色。它们可用于提炼钛、铌和稀土元素,但必须是大量聚集时才有开采价值。
钙钛铁矿占我国钛资源总储量的98%,金红石仅占2%。根据USGS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钙钛铁矿储量2亿吨,占全球储量28%,排名全球第一。
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业权经依法批准,可以转让他人。矿业权的价值是矿业权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经过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而形成的,应当依法受到保护。
修宪权源于制宪权。宪法规范是制宪权行使的结果,而修宪权则是宪法规范的产物。修宪权的运用是有界限的,它应严格地受到 制宪权的约束,不得侵犯制宪权的作用范围。
刚果
其中刚果(金)是全球钴矿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占比约为52%,其次为澳大利亚和古巴,市场份额分别为17%和7%。
目前柴达木盆地已探明钠盐3216.17亿吨,居中国首位。
青海全省约百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中,钠盐、芒硝、锂矿、钾盐、镁盐等11种盐湖矿产潜在总值占该省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九成之多。而该省盐湖矿产资源主要蕴藏在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海西州。
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集,共有大大小小的盐湖33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已探明钠盐3216.17亿吨,居中国首位,素有“中国大盐湖”之称的察尔汗盐湖里的氯化钠足够全球70亿人吃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