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政策措施中,政府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规划组织实施。财税政策旨在通过增加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重点项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逐步将部分公益性项目的国债转贷资金转为拨款,为地方提供资金支持。在考虑企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同时建立矿业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责任机制。中央在安排相关费用支出时,加大对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和发展的投入。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的水源保护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以支持地方财政的平衡。金融政策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整合金融资源,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民营金融机构的设立,同时创新融资方式,如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等,积极发展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经济区内大型市政、城建企业发行节能环保、城市建设特别企业债券。投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等基地建设给予扶持,逐步加大对于经济区内公益性及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取消或减少县及县以下的资金配套。优先布局重大建设项目,如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航空航天、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优先在经济区布局,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同时,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区外企业特别是东部企业投资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节能环保项目等,在项目审批、核准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并给予税收、土地等方面的合理优惠,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种非金融类投资公司。土地政策方面,统筹建设用地计划,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用于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支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为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提供政策支持。环保政策旨在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通过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培育专业化的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体系,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水权交易、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还探索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如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体制、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科技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转移、行政管理体制的推进等。
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经济区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建立部省级联席会议制度,陕西省、甘肃省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协调,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建立经济区城市间合作机制,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市场一体化。相关部门和地方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编,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划重要内容及时调整,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扩展资料
关中(1940年6月9日——)男,出生于天津,辽宁省凤城县人,满族。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美国麻省佛莱彻尔国际关系研究院文学硕士、外交与法律硕士、哲学博士。曾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主要负责党务咨询及选举运作。现任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