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统计学的创立源于矿业的需要,是随着矿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地质统计学在我国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完全取决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在近期一定的时间内,我国矿业开发对其需要的程度,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矿业开发对地质统计学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业开发本身的需要;二是地质统计学能否适应这种需要。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方面,地质统计学都不会发展甚至生存。先谈谈矿业开发本身的需要方面。矿业开发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其一,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围绕着矿权交易的出现,在矿石生产前的地质找矿阶段,矿产勘查不同工作阶段的成果是作为一种商品形式而存在的。也就是说,矿业开发的全过程是一个商品化过程,都可进行商品交易。而有形的产品在未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之前,是不能作为商品交易的。其二,矿业开发过程中,矿产勘查成果的商品价值是以对矿产资源和储量的评估来确定的。因此,在矿产勘查成果这一商品中,包含着风险成分,这是一般商品所没有的。其三,矿业开发始终围绕着对未知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探索而进行,是一个从未知到真知的过程;由于矿产资源的复杂性、先进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商品的时空性等因素的影响,对矿产资源储量价值的评估方法呈现多样性,矿产资源储量价值大小往往与不同的评估方法相联系。矿业开发存在的这3个特点,决定了矿业开发的需求,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有一种技术方法与其正确的价值评估完美地结合起来。要求这种技术能够最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已取得的信息数据;能够提供评估的可信程度,并把风险性降到最低。地质统计学是研究那些在空间呈现出随机性和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学科,它具有最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量的能力,在方法上能够给出每一估计量相对应的估计方差,而且这种估计是最优化无偏的。这种技术方法上的先进性适应了矿业开发的需要。而且在国际矿业资本的交易中地质统计学储量计算方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方法理论上的适应并不等于具体生产实践上的适应,这就要求地质统计学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具有适应解决具体生产实践的能力。
首先,受到传统的地质勘探规范、规定的挑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多年,我国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原苏联地质勘探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大量矿床勘探和矿山开发的经验教训,制定了适宜我国矿产特点的各类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成为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单位和工作者所遵循的准则。这些规范准则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保证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这些规范准则所规定的技术标准已不能与地质统计学要理论及技术方法相适应。可是,在各类矿产勘查规范中所要求的研究内容都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譬如勘探类型的划分、勘探工程间距的确定、矿产工业指标内容、矿体圈定原则、特高品位的处理,等等,都要求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给予科学的更为合理的解决和处理;不然,便很难在传统的地质勘探观念的挑战中开拓前进。
其二,受到应用领域的挑战。就矿业开发而言,我国的矿产资源与国外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矿产种类多,矿床类型复杂,矿体形态呈多样性,单一矿种少,共、伴生矿产多等。地质统计学在我国的矿产资源领域得到的成功应用,必须具备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技术方法。这就要求地质统计学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并推出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才能使其更快地发展。因此,从应用角度来说,既受到来自应用领域的挑战,又受到自身方法适应性的挑战。
现在矿产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回收利用率低,大师资源浪费,土地及环境破坏严重。另外,就是矿权交易混乱,采矿秩序混乱,存在乱采滥挖现象。
作为地方,可能是矿产开发产业链条太短,即许多地区只是卖矿。
保护:
整顿矿业开发秩序,严格按采矿条例办事。
坚持按整合要求办事,控制小散乱。
利用财税手段,鼓励低品位和伴生共生矿的回收利用。
坚持三同步,保护环境。严格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确保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