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肉羊养殖数量达到30072.14万头,较2018年增加了358.63万头,羊肉产量达到488万吨。
一共有3930架民航飞机。这其中约95%都是客机,货机只占不到5%。这是因为我国的航空货运市场还不够发达,只有顺丰一家独大;另外机腹货舱承担了很多运力,所以纯货机不多。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客货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窄体机在我国占据了超过八成的市场,“大飞机”比例还不到13%. 大飞机一航用于洲际航线和国内枢纽,这也说明我国对外交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枢纽之间的客流密度也还有待提高。
中国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预计2300万名。2021年3月1日是福建省政和县唯一一所村级寄宿制小学西津畲族小学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新华社报道,在该校就读的167名学生中过半数是留守儿童,学校成为他们的另一个“家”。
1635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66万人,死亡率为7.15‰;自然增长率为4.95‰。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中,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
通过新生儿“两病”筛查人数与筛查率推算,2021年一季度新生儿21.58万,2020年一季度新生儿25.71万;2021年上半年新生儿41.10万,2020年上半年新生儿50.07万;2021年三季度新生儿59.61万,2020年三季度新生儿73.43万。
今年1-10月,累计出生125636人,同比减少7410人,减少5.57%;累计死亡152433人.
2021人口普查各省数据公布情况如下:
1.人口总数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总人口数为1260125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1709378人。男性占比53.07%,女性占比46.93%。
2.排名第二的是山东省,总人口数为为1015274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734388人。男性占比50.66%,女性占比49.34%。
3.排名第三的是河南省,总人口数为为9936551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341952人。男性占比51.16%,女性占比48.84%。
4.排名第四的是江苏省,总人口数为8474801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6088113人。男性占比50.78%,女性占比49.22%。
5.排名第五的是四川省,总人口数为83674866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四川常住人口数量增加3256666人。男性人口占比50.54%,女性人口占比49.46%。
6.排名第六的是河北省,总人口数为74610235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下降0.08%。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0.50%,女性占比49.50%。
7.排名第七的是湖南省,总人口数为6644486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新增常住人口76.1万人。男性占比51.16% 、女性占比48.84%,较十年前下降1.04个百分点,男女比例更趋平衡。
8.排名第八的是浙江省,总人口数为64567588人,占全国人口的4.57%,比2010年增长0.51%。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2.16%,女性占比47.84%。
9.排名第九的是安徽省,总人口数为61027171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0.97%,女性人口占49.03%。0—14岁的人口比重是19.24%,15—59岁的人口比重是61.96%,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是18.79%,65岁及以上的占比15.01%。
10.排名第十的是湖北省,总人口数为5775255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负0.18%。其男性占比51.42%,女性占比48.58%。
(一)人口总量。全国人口[注]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八)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九)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1。
比地下宝藏更珍贵的莫属人的生命!
2。
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3。
安全保健康,千金及不上。
4。
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
(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其附近采矿,且矿山开采没有对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造成影响和破坏。
(2)矿山建设项目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
(4)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有一定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
(5)闭坑矿山应实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众所周知,随着矿山的开发和利用,矿山环境问题和因其引起的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现象已逐步显露端倪,有的还造成严重后果。使人们意识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国家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相当重视,但仍有不少无证盗采、滥采的非法采矿者,为一己之利而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埋设新的“定时炸弹”。
(2)由于以往经济体制的原因,形成所谓的群众大办矿山的混乱局面,进而遗留下大量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3)地方保护主义、多头管理、执法不严等,不能使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工作。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不应再走已往开发一破坏一治理一恢复的老路子,那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要创新观念,因此,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结合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概念。
1 .绿色矿山的含义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2 .绿色矿山的标准
(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以下是我的回答,绿色矿山验收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旨在评估矿山企业是否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下是对绿色矿山验收标准的简要介绍:资源利用效率:绿色矿山应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同时,应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绿色矿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应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降低噪音和振动等。此外,还应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安全生产:绿色矿山应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和谐:绿色矿山应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社区的繁荣和发展。管理体系:绿色矿山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标准的实施和执行。应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总之,绿色矿山验收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涵盖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矿山企业才能被称为绿色矿山,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