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砖的施工工艺一般应用在房屋工程的顶部,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墙体下沉和墙体开裂的现象。斜砌砖的规范要求还是比较多的,首先斜砌砖必须分三次完成,第一次砌筑和第二次砌筑的相隔时间不得少于三天,第二次砌筑和第三次砌筑的相隔时间也不得少于7天,其实第三次砌筑其实就是一个补砌的工序。另外,斜砌砖的倾斜角度必须是45度到60度左右。总而言之,斜砌砖墙面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建筑工艺,必须是专业的建筑工人才能操作。
按规定开挖深度≧5M的基坑为深基坑。 根据建质【2009】87要求。
一、深基坑工程
(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施工单位应编制深基坑施工方案,经监理签署意见后,经专家论证通过才可实施。
施工方案里主要包括边坡稳定及护坡的计算及设计图、坑底四周排水沟集水井、坡顶硬化及截水沟、坑口四周封闭防护栏杆、坑口四周禁止堆土等重物或重车行驶等内容。
扩展资料:
安全要求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深基坑)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1. 焊接方法和材料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满足强度、密封性、耐腐蚀等要求。
2. 焊接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定,保证焊接质量。
3. 焊接前必须进行表面清理和涂层处理,确保无污染、无油污和无锈蚀。
4. 焊接前必须对板材进行除油、清理、定位等预处理,保证接头的准确性和焊接质量。
5. 焊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划线,焊缝应非常规安排,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和裂缝。
6. 焊接过程应定期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规定。
7. 焊接完毕后必须进行封头密封、测试、试压等工序,确保管道完整无损。
8. 焊接质量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经过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上线使用。
以上是最新管道焊接规范要求,需要焊接人员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保证管道的运行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答,植筋最新规范要求:一,跟据《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规范》规定:植筋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基材混凝土中。
二 工程施工中对植筋的要求
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2 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3 采用植筋锚固时,其锚固部位的原构件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若有局部缺陷,应先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
4 种植用的钢筋,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带肋钢筋。当采用进口带肋钢筋时,除应按现行专门规程检验其性能外,尚应要求其相对肋面积Ar符合0.055≤Ar≤0.08的规定。
5 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和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
6 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腐蚀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植筋技术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
竣工图最新的规范要求如下:
1、凡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没有变更的工程,由设计单位负责在原设计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标志章。
2、凡在施工中的一般性变更,能够在原设计施工图上加以修改补充的,可不重新绘制竣工图,由设计单位在原CAD图上更改,注明修改单日期。
1.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2.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3.消防配电线路宜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在不同的电缆井、沟内;确有困难需敷设在同一电缆井、沟内时,应分别布置在电缆井、沟的两侧,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矿道宽度一般在八米,确保会车安全。还要通过前期安全培训,让每位驾驶员知道,在路口 以轻车让重车的原则。
你好,露天矿山边坡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1. 确定监测的内容和范围,包括边坡的变形、位移、裂缝、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等。
2. 确定监测的监测点位置和数量,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测要求和实际情况。
3. 确定监测的监测频次和时间,监测频次应根据边坡稳定性和变化情况,适时进行监测。
4. 确定监测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应科学合理、可靠稳定,监测仪器设备应符合规范要求。
5. 确定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6. 确定监测报告和数据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监测报告和数据报告应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应详实准确。
7. 确定监测的责任和管理,监测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监测管理应健全完善,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8. 确定监测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于边坡变形或出现危险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和报告。
回填范围
1、长度: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一般路段底部距基础边缘为3米;基底承载力较好的路段可以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2米;基底承载力较差的路段适当延长,但不得大于5米。填方路段仰斜面坡比为1:1,反开槽或切方路段仰斜面坡比为1:0.75。圆管涵台背回填每侧长度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2
2、高度:桥梁与明涵的路面以下全部高度为回填高度;暗涵涵顶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涵顶以下的全部高度为回填高度,填土高度不大于80cm时路面以下全部高度为回填高度。
3、宽度:宽度为全路幅,包括锥坡。
回填材料
1、基础部分全部使用砂砾;对有地下水影响的地段,采用砂砾高出地下水位30cm填筑处理,方案报监理处签认。不另行计量。
2、基础以上台背回填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砂砾、碎石、矿渣等),填料的CBR值必须大于8,最大粒径按层厚不超过2/3控制,其级配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3
上述所列集料中0.5mm以下细土有塑性指数时,其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超过10。
2、不得采用强度低、水稳性差的材料,特别是红砂岩不能进行回填。
3、如无适宜透水性材料需采用非透水性材料时,应采用改良土。可用石灰改良,石灰掺配比例8%~10%,也可用水泥改良,水泥掺配比例4%~6%。改良土的方案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另行计量。
4、台背回填采用天然砂砾土必须做好防排水工作,在路基顶面以下2米范围的台背回填必须做好顶层封水工作,封水必须采用改良土,改良土厚度不小于20cm。
跟据《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规范》规定:植筋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基材混凝土中。
二 工程施工中对植筋有什么要求
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2 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3 采用植筋锚固时,其锚固部位的原构件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若有局部缺陷,应先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
4 种植用的钢筋,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带肋钢筋。当采用进口带肋钢筋时,除应按现行专门规程检验其性能外,尚应要求其相对肋面积Ar符合0.055≤Ar≤0.08的规定。
5 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和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
6 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腐蚀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植筋技术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