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发生的主要危害:
1、 赤潮生物释放的毒素可引起海洋鱼、虾、贝等生物死亡,或使毒素富集在海产品中最终对摄食它们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产生毒害作用。
2、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粘物妨碍海洋生物的进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
3、 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4、 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赤潮生物暴发时,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中的植物生存、鱼类及其他动物的食物,使它们缺食而死。
煤矿的五大灾害是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灾害。
1.瓦斯是指井下各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2.煤尘是指能爆炸的煤尘和浓度达到可以导致尘肺的煤尘;
3.水是指可以导致煤矿淹井或出现人员伤亡的涌水或透水;
4.火是泛指井下发生的各种火灾;
5.顶板灾害是指煤矿巷道或采区顶上的岩层发生的各种垮塌或冒落事故。
印尼主要的铜矿山位于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和艾斯伯格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的松巴哇岛。黄金主要产自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艾斯伯格两座矿山和中加里曼丹省的一些矿山,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的松巴哇岛矿区等。银矿主要产自巴布亚省。 印尼自由港公司是印尼最大的铜、金和银生产企业。
我国多年来发生了很多起煤矿安全事故。煤矿灾害主要类型有瓦斯燃烧爆炸,透水事故,火灾事故,顶板事故,俗称矿井四灾害,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瓦斯爆炸事故,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就会照成群死群伤,如何预防矿山四大灾害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包括。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矿山开采不可避免的就是破坏植被,造成土壤裸露,这种情况遇到下雨天气,极易造成土壤结构被雨水侵蚀破坏,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对附近居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答: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或与海洋相关的区域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洋灾害形式:
1. 飓风/台风:强风暴系统在海洋上形成并向陆地移动,带来高风速、暴雨和强烈风暴潮。
2. 海啸:由地震、海底地滑、火山爆发或其他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洋波浪,当波浪靠近海岸时可以造成巨大破坏。
3. 热带气旋:包括飓风、台风和热带风暴,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地区形成的强大气旋系统,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特征。
4. 潮汐灾害:涨潮和退潮引起的潮汐变化可能导致海岸线的淹没、侵蚀和洪水等问题。
5. 海洋污染:人为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如石油泄漏、废物排放和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6. 海洋酸化: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进入海洋,导致海水酸化,对珊瑚礁、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7. 海岸侵蚀:海洋波浪的侵蚀作用导致海岸线后退,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风险。
这些海洋灾害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重大挑战。为了减少灾害风险,重要的是加强监测、预警和适应措施,并采取可持续的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
地震是海啸的一个天然预警信号。如果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海啸也可能随之而来,此时千万不要在海岸停留。公众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电视获得更多信息。
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并且快速后退,可能说明一场海啸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个时候,应立即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发现海水后退后,人们最多有5分钟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
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海啸波对海岸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力巨大,对沿海的建设和规划,都要做好相关的评估。保护好沿岸的环境,沿岸的红树林、浅滩、绿化带等对海啸波具有衰减作用。海啸波的传播具有一定规律,海啸知识的宣传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扩展资料
在海啸中自救互救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
参考资料:
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冰雹、龙卷风、暴雪等。这些灾害往往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湖南省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条件较为优越,但往往由于季风进退早迟或强度变化等原因,使得自然灾害仍比较严重,尤以气象灾害为最。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统计,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60%。由于湖南地处内陆,故湖南省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气象灾害所占比重更高。仅以水旱灾害为例,据1950-1996 年统计:全省水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年均受灾面积达 37.5万 hm2,成灾面积达 16.1 万 hm2。同期全省旱灾年均受灾面积 63.5万 hm2,成灾面积28.4 万 hm2。
湖南气象灾害的种类:
干旱是湖南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尤以夏秋干旱最为常见。
洪涝是仅次干旱的又一重大灾害。在湖南各级洪涝中,中、小洪涝发生频繁,大洪涝一般较少,洪涝主要出现在4-9月之间,尤以5-7月为多。
湖南的“寒害”主要是指春季低温,5月低温和寒露风,“三寒”在一般的年份只是一种不利的天气条件,但当出现长期连续低温又伴随连续阴雨的年份,就会因低温冷害而使农作物减产,成为灾害性天气。
湖南的冰冻现象主要有雨淞、雾淞和冻结雪等,其出现次数仅次于贵州省,居全国第二位。
湖南的冰雹一年四季皆可出现,但以春雹最多,且以直经5mm以下的小雹为主。
湖南还经常出现风灾,尤以春夏两季较为常见,并大多发生于滨湖及湘江河谷一带,而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则相对较少。
b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结构工程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原生灾害。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诱发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原生灾害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