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塑性概念是指在一定外力下,表现固体物质具有抗变形的能力。
塑性指标有以下几点:
(1)延伸率:试样断裂后的总延伸率称为极限延伸率。
(2)断面收缩率:试样断裂后所得总断面收缩率称为材料的极限断面收缩率。
塑性反映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柔软性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变形抗力大小)。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其中:
Ip>17 黏土
Ip>10 粉质黏土
Ip<10或Ip=10 粉土
土的液限与天然含水率之差与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天然稠度。反映土的吸附结合水能力的指标有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这三项指标中,液限和塑性指数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更密切,规律性更强。因此,国内外对细粒土的分类,多用塑性指数或者液限加塑性指数作为分类指标。
塑性指数: 塑性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来表示;液限 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 IP(Plasticity Index)=ω L(液限 Liquid Limit) -ω
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其中:
Ip>17 黏土;
Ip>10 粉质黏土;
Ip<10或Ip=10 粉土。
土的天然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差与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天然稠度。反映土的吸附结合水能力的指标有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这三项指标中,液限和塑性指数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更密切,规律性更强。因此,国内外对细粒土的分类,多用塑性指数或者液限加塑性指数作为分类指标。
智慧矿山是以矿山数字化、信息化为前提和基础,对矿山生产、职业健康与安全、技术支持与后勤保障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建设智慧矿山,最终实现安全矿山、无人矿山、高效矿山、清洁矿山的建设。
智慧矿山建设主要包括:智慧生产系统、智慧职业健康与安全系统、智慧技术支持与后勤保障系统建设。
塑性指数(plasticity index),是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是表征材料接触状态的指标。其反映了土在可塑状态范围内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细粒土可塑性的大小,土颗粒保持结合水的能力。土颗粒越细,黏粒含量越高,土能够保持结合水的能力就越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越大,塑性指数就越大。
工程上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对细颗粒土进行分类:塑性指数>17时,粘土;10<塑性指数≤17时,粉质粘土;3<塑性指数≤10时,粉土。
液性指数(liquidity index),是指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是判断黏性土软硬程度的指数,用于确定黏性土的状态。液性指数与土的类别及含水量有关,同一种土,含水量越大则液性指数越大,土质越软。
塑性指数计算公式IP=ωL(液限)-ωP(塑限)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是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它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资料扩展: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作界限含水量,也称为阿太堡界限,有缩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流)限含水量、粘限含水量、浮限含水量五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前三种含水量。固态与半固态间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含水量,简称缩限,用ωS表示。半固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塑限含水量,简称塑限,用ωP表示。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液(流)限含水量,简称液限,用ωL表示。含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1、液限
土从可塑状态变成流动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2、塑性指数
Ip=WL-Wp
塑性指数是液限和塑限的差值,实际上反映了土在可塑状态范围内的含水量变化。如果土颗粒越戏,黏粒含量越高,土能够结合水的能力就越强,液限就越大,从而塑性指数就越大。所以塑性指数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粘性土的性质。因此工程可以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对于粘性土进行分类。
当塑性指数Ip>17时,为粘土
当塑性指数10
当塑性指数3
当塑性指数Ip≤3时,土表现不出来粘性性质,所以就不是粘土了
轻、重黏土不是理想的路基填料,规范规定: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例如含水量过大时加以晾晒),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