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把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几个级别?

时间:2025-03-21 07:58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把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几个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共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2、二级:重大环境事件;

3、三级:较大环境事件;

4、四级:一般环境事件。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哪几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分为

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

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地方性突发事件。 有限范围发生,影响范围小。 一般只需当地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应对,无须外来协助。 但当地政府有责任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备扩大延伸和恶化时提供援助。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按照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4级,分别是:特别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

(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所列情形之一的,

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①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 中毒或重伤的;②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③直接经济损失1

亿元以上的;④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 的;⑤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⑥1类、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 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⑦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 发环境事件。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①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

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②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 以下的;③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④区域生态 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⑤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⑥1、2类放射源丢失、

被盗的;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

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

较大范闱辐射污染后果的;⑦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①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 上 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②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

以下的;③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④国家重 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⑤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 中断的;⑥m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失控

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⑦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 环境事件。

(4) —般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①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

伤的;②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③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以下的;④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⑤IV、 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

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 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 染后果的;⑥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

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

不含本数。

四、国家总体预案将突发事件分为几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五、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三类?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实行l小时报告制,即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l小时内上报事件的初步情况。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后,l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特别重大(1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国务院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l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重大(Ⅱ级)、特别重大(1级)突发环境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续报是在查清有关情况后随时上报,主要报告就事件等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际联席会议可以根据需要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六、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类、级别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参考资料

找法网 http://china.findlaw.cn/info/anquan/sgyjjy/296875.html

七、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由高到低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

八、突发事件可分为?

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九、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级?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4、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目的是落实应急管理的责任和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

十、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类型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

 

事故灾难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