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制度主要是: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生产设备的管理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中,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和环境的安全。
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车间生产特点、工艺要求,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对设备维修、保养、更换做好记录。
设备使用前一定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责任制、员工培训。制定好设备使用中的的管理制度、设备的保养制度、设备检查制度和设备使用中的记录制度。
设备巡检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1、 目的
为掌握和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人身、设备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运行用设备的巡检。
3、 职能分工
3.1 生产装备部负责设备巡检管理。
第二章 设备巡检管理
4、 巡检人员:巡检人员由以下人员组成:
4.1 生产管理人员
4.2 设备主管工程师
4.3 机电仪专业维修人员
4.4 生产班长
4.5 生产操作人员
5、 巡检频次
5.1 设备主管工程师、维修主管应对其分管范围内的设备进行定期巡检,重要的设备每天一次,一般设备每星期不少于2次。做好分管设备运行情况分析,完善重要设备维修档案。
5.2 机、电、仪维修人员每日应巡检2次(白天、晚上各一次),应突出重点,及时填写巡检记录(不超过1天),巡检记录应字迹清楚,内容详细。巡检记录应保持完整,每月底交由设备部门保存备案。
5.3 生产操作工应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进行巡检,每班至少2次,按时填写巡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5.4 生产部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装置的生产设备进行经常性的巡视和检查,并督促岗位员工做好设备的巡检工作,抽查巡检记录。
6、 巡检内容及要求
6.1 巡检内容
6.1.1 听:设备运行声音是否正常,和以前声音进行比较有否过大或过小。
6.1.2 看: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表、压力表等现场表计与平时是否相同,是否有明显的异常变化;看设备的卫生情况。
6.1.3 查:现场的装置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
6.1.4 测:测量转动设备的温度、电流等变化情况。
6.2 巡检要求
6.2.1 巡检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操作法,采取“听、看、摸、闻、比”的手段,认真、仔细地检查,并带好必备的工具及检测仪器。
6.2.2 如要求巡检翻牌的,巡检时应当翻牌。
6.3 巡检发现问题的处理
6.3.1 机、电、仪的巡检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应及时处理在巡检中发现和了解到的问题,对暂时无法处理的情况,包括跑、冒、滴、漏现象都应清楚地记录,并向有关领导汇报,同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根据领导要求进行处理。
6.3.2 生产岗位操作工在巡检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向当班班长报告,由班长联系机、电、仪维修人员处理,同时做好情况记录。如遇重要设备应向设备部门、生产部门领导报告,由设备分管工程师组织处理。
6.3.3 其他人员在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设备主管工程师,由设备主管工程师组织处理。
6.3.4 维修人员在接到生产设备异常情况通知后,应带好必要的工具、仪器等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维修处理,具体按《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执行。
7、 记录检查
7.1 各设备主管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机、电、仪的设备巡检情况,每星期应对巡检记录检查一次,并在记录上签名。
服装车间有多大面积,这个没有要求吧,模式有很多种
1 有小作坊十几平米,几台平车,一两台冚车,一两台拷边机,
2 工作室,几名设计师,一名版师,一两个样衣工人,一些相关设备,几十平米也够了
3 小工厂,三四十号人,几十台平车,一些专机设备,两三百平米也够了
4 大工厂,上百号人,专业流水线,吊挂系统 激光裁床 那种上千平米,
一、牢记安全管理职责:
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班组人员定时巡检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作为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范围内的现场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带头并监督全班人员落地。
注塑加工是一门知识面广,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注塑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塑胶原料、色粉、水口料、模具、注塑机、周边设备、工装夹具、喷剂、各种辅料及包装材料等,这些给注塑车间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一定的难度,与其它行业或部门相比,对注塑车间各级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
注塑生产需要24小时连续运作,一般为两班或三班制工作方式,注塑车间的工作间的工作岗位多、分工复杂,对不同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亦不同。要想使注塑车间的生产运作顺利,需要对每个环节和各个岗位所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工具等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原料房、碎料房、配料房、生产现场、后加工区、工具房、模具维护区,设备维修组,半成品区、办公室等区域的运作与协调管理工作。
对注塑部建立一套“优质、高效、低耗”的运作管理体系,是每一位注塑生产管理工作者努力达到的目标,能实现这一目标是我们注塑管理者最大的安慰。在实际注塑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原因,很多注塑管理者每天忙于处理各种问题,“跟着问题后面跑”,干得非常辛苦,而且问题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累,压力越来越大…
关注我的公众号,让注塑更简单。
周日,难得清闲。应一位美女老总相邀,去参观顾问她的注塑工厂。因为她(张总)对自己工厂的现场执行极不满意。
这是一间刚开不久的新厂,全新伊之密,海天机共48台,吨位在160~850,机械手取出。相对于做普通的家电配件,硬件一流。
经交谈得知,工厂的薪资待遇是不低的,处于中山市区域上等水平。但为什么工厂做得不满意呢?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8835520764547072扬塑在注塑现场参观,分析后,给出6个改善建议:
第一,生产订单完成效率贯彻会议要执行。
一周俩次,周一,周四,早上交接班后执行,约30分钟。
集合俩班的领班,技术员,料房组长,修模师傅,入仓出货组长,车间主管。
拿着排机表,从1号机到30号机一一询问机台负责人,生产进度怎样?有没异常状况?周期效率怎样?入货交付怎样?如有异常,则要相关人员给出改善完成时间,具体执行步骤。
第二,机台作业管理要完善。
机台上要挂上相关的注塑管理报表,相应人员要确实执行,主管要每天确认执行状况。作出对应的批评,问责制度。
1,机台状态点检表(技术员/领班)。
确认安全装置,润滑系统,加热系统,冷却运水……等等。
2,机上模具状态点检表(技术员/修模师傅)。
点检模温是否均衡,模面清洁,滑块,斜顶润滑状况,弹簧疲软……等等。
3,注塑参数点检表(技术员/领班)。
检查低压锁模调较,熔胶压力速度是否恰当,注射参数是否合理,整机状态是否快速顺畅无振动……等等。
4,加料记录表。
管控加料及时,可追逆。
5,首件单。
管控产品质量,俩班按样做事,按样收货,调机参考。
6,生产报表。
管控生产状态,知良率,奖罚的依据,数量的统计。
7,成型条件授控表。
注塑管理的重点,让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可以熟练快速地调出合格的产品。在发生品质异常时,可以参考调较。人才梯队建设,人员离职交接,都跟这个有关,让工厂运作不因某人离职而产生现场调机技术过渡期异常。(说这个没用的技术人员是因为他未到这个档次,还处于半桶水注塑人阶段,他不能了解条件表的含义)。
8,机台作业指导书SOP。
按规作业,统一包装出货。
9,检验标准SIP。
对该产品的检验标准,有据可依。指导品质人员,技术人员检测,提高现场人员自检意识。
10,设备的操作指引(作业指导书),要齐全。
注塑机,模温机,吊车,机械手……等等。
第三,料房做业要规范。小家电的大身配件对外观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有黑点不良,则会导致损耗大,生产无效益。工厂里的设备是全新机,故黑点管理着重于料房。
1,区分水口脏污责任。
A,水口箱,水口袋中有脏污,有异物。在没碎掉之前发现,车间责任,退回车间,车间要收拾干净才能拉到料房。
B,碎掉了,才发现有脏污,异物,则料房责任,料房需收拾干净,才能混用送到车间。
2,碎料动作要规范。
A,清干净碎料机台,特别是筛网的孔。
B,每一把水口都要用风枪吹干净后才能丢到碎料机里碎料。绝对不可以整箱,整包的水口,废品往碎料机里倒!
C,打出的水口最好过筛下粉尘再混用。
3,制定相关的奖罚来执行。
第四,以机台加工费达成率为考核指标,绩效考核除开机员工外所有人员。标准根椐公司业务状况而定(0.7~0.9)。
多劳多得,让公司经营实际状况与职员收入相挂钩,杜绝吃大锅饭的工厂管理状态。
1.单组机台加工费达成率:负责机台的单机加工费达成率相加÷负责机台数量=该组机台加工费达成率
2.单班机台加工费达成率:负责当班机台的单机加工费达成率相加÷负责机台数量=该班机台加工费达成率
3.生产车间机台加工费达成率:俩班机台加工费达成率相加÷2=生产车间机台加工费达成率。
执行实施
1. 技术员取该组单组机台加工费达成率数值。
2. 当班后勤人员,当班质量人员取该单班机台加工费达成率数值。
3.计划,办公室人员,行政招聘,修模,料房人员,物料员取生产车间机台加工费达成率数值。
4.公司财务人员负责对绩效工资的核审与发放。
第五,制定模具,设备保养计划。
1,落模保养表执行。
2,模具末件管理执行。
3,模具大保养,小保养执行。
4,设备保养计划执行。
第六,每1~2个月,要安排所有后勤人员进行一次团建聚餐。注塑加工厂是要抢订单的,团结,向上,努力的气氛很重要。
未了,以上的内容在扬塑5个资料包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与执行步骤。
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管理费用”科目)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
也就是说,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化的修理费用不再计入“制造费用──修理费”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修理费”科目
生产车间是制造企业的核心区域,直接关系到产品生产质量、效率和成本控制。对于生产车间的管理方法,是制造企业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产车间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又称精益生产或精益制造,是一种通过精益技术和方法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浪费、提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它强调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进行剔除,以实现持续改进和最大化价值。
在生产车间中,采用精益生产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库存积压,实现快速交付和高质量生产。
6西格玛管理方法是一种追求精确、稳定和高效生产的管理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和过程改进,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中的变异和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生产车间中,应用6西格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可靠的生产过程,减少不合格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生产车间管理方法中,建立高效的生产排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排程安排,可以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杜绝生产中的拥堵和闲置,提高生产车间的利用率。
在制订生产排程时,需要充分考虑订单需求、设备状况、人力资源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时间分配,有效提升生产车间的运作效率。
生产车间的设备是保障生产运转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设备维护管理可以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和保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建立设备维护计划,明确维护责任人和周期,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次数,提高设备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生产车间管理方法中,持续改进和团队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定期的生产绩效评估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改进优化,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加强团队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让整个团队都能够更好地适应生产车间的需求,实现持续发展和提升。
原装生产车间管理技巧,包括服装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和服装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
班组管理亮点,是注重人的因素,通过敬业爱岗教育学习,提高全员素质。1,促进了生产任务和工作的按时完成。2,提高质量意没识,确保成品率指标完成。3,加强安全意识,自觉配戴好劳保用品,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做到安全无事故。
4,做个班组当家人,爱护工具,搞好节能降耗。
5,关心集体,互相帮助,同心协力提高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前会开短点,抓好班组长,骨干
管理生产车间,班前会要开短时间,不耽误干活
抓好班组长,抓好骨干力量,发挥班组长和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