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避亲典故?

时间:2024-08-27 08:39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举贤避亲典故?

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一典故,

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人祁黄羊和晋平公的对话。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

祁黄羊说解狐就可以,而解狐却是祁黄羊的仇人,可见举贤不避仇。后来晋平公又问谁可以任职尉,祁黄羊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那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只说谁适合担任这个官位,而不在乎担任的人是谁。

可见举贤不避亲。后来这两个人都是很有能力的人,百姓也为之称赞,甚至说这样的举荐贤能很是公平。如尧舜禹禅让贤能,而并非将权利传给自己亲近的人,这就是真正的公平。

二、祁黄羊举贤全文?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后来引申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三、祁黄羊举贤道理?

举荐人才不避开自己的亲人,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就是唯才是举。

四、举贤网上市了吗?

上市了

举贤网,举贤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互联网人力资源企业。(股票代码:836921)

业务包含三个模块:政府猎头、高端招聘、人事外包。

举贤网创建于2007年,致力于“中国人才大数据”建设,梦想“举尽天下贤才”。专注人才行业10余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

五、晏子举贤文言文?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父.其父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明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文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做了齐国的相国,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六、举贤旌善的解释?

意思是指举荐贤能,表彰美善的行为,旌善,汉语词语,意思是表彰美善。

七、举贤避亲的故事?

举贤避亲在古代是我们国家选择人才的标准之一,《后汉书·蔡邕传》中说:"初,朝议以州郡想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家之家机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不补。"

这话的意思就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者地区为官。

对于举贤不避亲的危害,古人也有很深刻的论述:举才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是以才不及务,奸无所惩。若此道不改,求以治乱,难矣。

如果大家都有襟带关系,就可能出现作奸犯科却不能进行惩罚的情况,自然没有办法进行管理,更谈不上什么稳定繁荣了。由此可见,建立任职回避制度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八、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全文?

《举贤良对策》是董仲舒提出的政治主张,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九、举贤不避亲的近义词?

没有近义词。

1、举贤不避亲意思:推举贤能的人不要避讳自己亲人。“举亲不避嫌”意思:推举自己的亲人不要避讳嫌言嫌语。这两个词都是晋国国君形容臣子祁奚的。

2、“举贤不避亲”是由“举贤不避亲仇”演化而来,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

十、唐太宗论举贤注音?

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翻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注释

上:指唐太宗。

举贤:推荐有才能的人。

诘:责问

但:只是。

如器:好像使用器物。

致治者:把国家治理好的人。

于:在。

正患:只怕。正:只;患:担心。

诬:冤枉、贬低。

封德彝:大臣的名字。彝,读Yí。

异:其他的

器:用器物

补充:

举:1、作“起”讲,

2、确立、建树,

3、兴起、发动,

4、提拔、推举,

5、列举,

6、检举,

7、全。

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

诘:1、询问、追问,

2、责问,

3、责罚。

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

患:1、生病,

2、祸害,

3、担忧。

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

知:1、知识,

2、知道,

3、认识,

4、了解。

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