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嶂发展前世今生——消逝的四望嶂煤矿。
1999年8月,广东省四望嶂矿务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向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一案,是广东省首宗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破产案。 始建于1968年的四望嶂矿务局破产前有生产矿井一、二、三矿和上丰矿4对(主井、副井),以及下属厂、队、公司12个单位,有职工6662人。
37万人
四望嶂发展前世今生——消逝的四望嶂煤矿。
1999年8月,广东省四望嶂矿务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向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一案,是广东省首宗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破产案。 始建于1968年的四望嶂矿务局破产前有生产矿井一、二、三矿和上丰矿4对(主井、副井),以及下属厂、队、公司12个单位,有职工6662人。
兴宁市四望嶂主峰猫公顶海拔高度833米。
四望嶂,位于兴宁县黄槐与平远县石正交界处,距兴城镇北39公里。
登上峰顶南可远眺兴宁县城内神光山,北可望江西省寻乌县境岭峰,东可望平远、蕉岭县一带山峰,西可望至龙川县酒瓮山(船头石),故称为四望嶂。这一座奇妙的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岭嶂,意思是高险的山岭,指绵延较长的高地。
山嶂,意思是状如屏风的山,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某处高地。
主要区别在于体量,虽然都是高地,但山嶂只是岭嶂的一部分;山嶂是个体或局部,岭嶂是很多个山嶂的群体并且由多个山嶂相连接延伸出一定距离。
嶂,读音:[zhàng] 部首:山 五笔:MUJH 释义:形容高险像屏障的山:层峦叠~。
扬州四望亭,也叫四方亭,始建于宋代,四望亭对面就是皇宫,四望亭旁边就是汶河,四望亭处于扬州西门口当年四望亭的作用是烽火瞭望台,是为了躲避战火,瞭望四周环境的。保护皇宫,预防外敌人入侵的意思。
油石嶂的最高海拔是939米左右,梅岭嶂的最高海拔是800米左右,听以油石嶂比梅岭嶂高。
梅岭嶂位于江西上犹县安和乡下辖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
梅岭嶂便位于该村靠西方向,梅岭嶂海拔800余米,四季在云雾缭绕之中,是上犹县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茶叶品种有梅岭毛尖等,每年采茶旺季,村民便会到山上去采茶,也为看四处好风光。
没有近义词。
“嶂”,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à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嶂”的基本含义为形容高险像屏障的山,如层峦叠嶂。
字源演变
“嶂”,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山表意,其形像山峰并立,章表声,章是障的省文,障有遮挡,阻隔义,表示屏障似的山峰使行旅难通,“嶂”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各有特色!鸿图嶂:看雾凇的好去处
鸿图嶂位于丰顺县西南的八乡山镇。鸿图嶂海拔约1277.4米(粤东为数不多的高山之一),属粤东莲花山脉一段。鸿图嶂因海拔较高,春夏季节不时云雾缭绕,隆冬季节常常天寒地冻,降霜结冰,雾凇满山。秋天,是此处气候最适宜的时节。
鸿图嶂山顶处建有粤东电视调频转播台,是覆盖潮汕以及梅州地区一千多万人口受益的电视台电波发射基地。
鸿图嶂顶建起观赏台,占地1000多平方米。观赏台全部由花岗岩砌成,四周用石栏杆围成。观赏台上建有一座八角凉亭,取名鸿图亭。里面安放有石凳可供游客歇息,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方便观光游客车辆停放。
铜鼓嶂位于丰顺县北部,主峰高1559.5米,有“粤东屋脊”之称。方圆20多公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从梅州、韩江谷地仰望铜鼓嶂,犹如平地拔起,山势嵯峨雄奇。登临绝顶极目远眺,群山尽伏脚下,深谷悬崖撼人心灵,梅江、韩江宛如素练自西北向东南蜿蜒飘去。秋高气爽之时,极目东北可遥望梅州,东南可望见潮州,西北可望五华、兴宁,南可望丰顺。山顶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
嶂-释义: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绿嶂百重的意思: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
出自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施书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译文: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绿萝覆盖了小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