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是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测量平差中,常用的基础知识包括:
1. **误差理论**:研究测量误差的来源、性质和规律,以及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误差的影响。
2. **最小二乘法**:一种数学方法,用于处理含有随机误差的测量数据,以估计未知参数,使得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3. **平差公式**:用于计算测量结果的公式,包括直接平差和间接平差,它们分别用于处理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的测量数据。
4. **协因数和方差**:描述测量量之间相关性的统计量,以及测量量的不确定度。
5. **条件平差**:当测量数据中含有系统误差时,采用的一种平差方法,以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6. **加权平差**:考虑到不同测量量的精度不同,对测量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提高整体平差的精度。
7.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的筛选、剔除异常值、数据转换等,以保证平差结果的正确性。
8. **平差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平差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处理复杂的测量数据,如MATLAB、Python中的数据分析库等。
9. **可靠性分析**:评估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的方法,包括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
10. **质量控制**:确保测量过程和结果的质量,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质量评估等。
测量平差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涉及大量的数学、统计学和测量学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数据特性,选择合适的平差方法和软件,以获得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结果。
对于直接对观测点的观测坐标值进行近似平差的方法:例如是附和导线,已知点A,B,C,D,用A点定向,全站仪测出导线点坐标附和到C,设全站仪测出C点坐标为Xc1,Yc1,已知C点坐标为Xc,Yc,用C点的观测坐标值与已知坐标值比较,得到fx=Xc1-Xc,fy=Yc1-Yc;可以计算出导线闭合差fd,就是fx的平方与fy的平差和再开平方。
同时就可以计算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当导线全站相对闭合差不大于规范规定时,就可以进行坐标改正数的计算:Vxi=(-fx/D)(D1+D2+D3+....Di-1),Vyi=(-fy/D)*(D1+D2+D3+....Di-1),其中D是导线全长,(不包括高级边,包含连接边),Di-1是第i点之前的导线边长。
改正后坐标为:Xi=Xi1+Vxi,Yi=Yi1+Vyi 对于高程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高程改正数。
首先,求得高差闭合差fh=∑h测-(尾点高程-首点高程),高差容许闭合差fh容=±20√距离总长,fh<fh容,符合精度要求可进行调整。
再计算高差改正数,高差改正数=-fh/∑距离总长*两个水准点之间的距离,注意距离都是km。
最后就是根据高差改正数求改正后的高差,然后求得个点高程。
平差公式=(闭合差/线路总长)*距离
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高程测量平差是指用来求解流动点高程控制网的空间实际测量数据对数量高程控制网高程值的求解的统计学步骤。计算步骤由观测值、模型、残差、平差等实施,能使空间点高程控制网坐标的实际值和理论值更为接近。因此,其计算规范和计算步骤十分重要。
首先,要定义从现场测量到计算结束的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确定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其次,要充分考虑测量环境的客观情况,按照上一步的定义步骤,确定观测模型,并且实施测量并计算有关参数。再次,要对测量和平差结果进行检验,根据观测模型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进行残差调整,实施最后一步的测量结果表示及编报。最后,要分析及总结结果,并且考虑计算结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以确保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因此,计算步骤涉及从测量之前的作业和准备,到测量、数据处理、平差等。为了确保所得的结果准确有效,高程测量平差的计算规范必须认真遵守,才能保证满足项目要求。
对于直接对观测点的观测坐标值进行近似平差的方法:例如是附和导线,已知点A,B,C,D,用A点定向,全站仪测出导线点坐标附和到C,设全站仪测出C点坐标为Xc1,Yc1,已知C点坐标为Xc,Yc,用C点的观测坐标值与已知坐标值比较,得到fx=Xc1-Xc,fy=Yc1-Yc;可以计算出导线闭合差fd,就是fx的平方与fy的平差和再开平方。
同时就可以计算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当导线全站相对闭合差不大于规范规定时,就可以进行坐标改正数的计算:Vxi=(-fx/D)(D1+D2+D3+....Di-1),Vyi=(-fy/D)*(D1+D2+D3+....Di-1),其中D是导线全长,(不包括高级边,包含连接边),Di-1是第i点之前的导线边长。
改正后坐标为:Xi=Xi1+Vxi,Yi=Yi1+Vyi 对于高程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高程改正数。
1、首先进行现场地形和控制点勘察,查看控制点具体位置并记录(可在奥维地图上标记),查看是否有控制点被破坏,周围地形是否便于测量。
2、勘察完成后,根据施工需求按规范要求埋设加密点,加密点要埋设在坚实牢固的土质上,防止后期沉降。
3、根据勘察情况,制定测量路线,尽量选择距离最短、高差较小、土质坚硬的线路。
4、设置测量参数开始测量,以徕卡LS10为例:
4.1测量前首先校验仪器和水准尺零点误差,测量时仪器水准气泡对中整平,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单位设置,距离单位米,高程位数为5位,距离位数为3位,温度℃。
在现代测量领域,测量平差软件的使用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它不仅可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简化测量过程并提高效率。然而,对于许多使用者来说,掌握测量平差软件的使用步骤可能并不容易。本文将带领您从基础开始,逐步学习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测量平差软件。
在开始学习测量平差软件之前,有一些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您需要了解一些测量术语和原理,例如测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其次,熟悉常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也十分重要。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需要掌握相应的数据处理技巧和方法。
首先,在使用测量平差软件时,您需要将采集到的测量数据导入到软件中。这通常涉及将数据从测量仪器或其他数据采集设备传输到计算机,然后通过软件界面进行导入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格式的兼容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导入数据后,接下来就是数据的预处理工作。这包括数据的筛选、清洗、校正等步骤,旨在去除数据中的异常值和误差,确保后续的平差计算和分析能够基于可靠的数据进行。
在数据预处理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平差计算。这一步骤是整个测量平差工作的核心,通过软件提供的平差算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精确的平差计算,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在进行平差计算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平差模型和参数设定,以及理解计算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最后,对于平差计算得到的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展示。这包括绘制平差后的测量图、生成报告、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等工作。通过软件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展示测量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对测量平差软件的使用步骤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和软件工具,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在测量平差软件的应用中提供一些帮助。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您在使用测量平差软件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要新建一个项目,然后将观测数据录入,做好平差方案设置,检查闭合差是否超限,然后是平差,最后是出平差报告。
、首先你的有国家GPS点的资料,看是否符合你现场的需要2、对国家GPS控制点进行精度检查,找2个以上的控制点,采用gps静态方式,或者RTK动态方式采集点坐标,通过静态平差或RTK参数平差时的残差情况,查看GPS精度是否符号要求。
3、如果符合要求,找2个以上的GPS控制点,采用静态采集方式,把坐标解算到测区内,然后进行测量。
如果GPS点离测区较近,在几公里内的话,也可以选择能够涵盖测区范围的GPS点,用RTK进行校正,直接进行工程。
用静态方式求出的点一般也需要涵盖测区范围,静态求取的坐标精度要好些,动态精度一般在平面2公分左右,高程3公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