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比。
不是天壤之别的那种没法比,而是类型不同,所以没法比。
从才华上看,个人认为张松比祢衡略高一筹,不是因为张松有过目不忘之能,而是两人骂人的水平可见一斑。祢衡骂曹操,是不分青红皂白泼污水,抓住别人的一点缺点或特点就进行人身攻击,比如骂夏侯惇是完体将军,讥讽夏侯惇瞎了一只眼,这明摆着是歧视残障人士,极其下作,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很缺德的。既没有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也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简单的说就是没有骂到点子上,还暴露了自己的缺德狂妄的缺陷。相信这也是曹操没有杀他的原因,因为祢衡只是让曹操很没面子,但究其原因不过是这家伙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恶性膨胀而已,才华虽然有,但从心智上看,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而且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也没有自知之明的傻孩子。一言以蔽之,这是个有才华有名气的傻逼,而且他的才华实用性堪忧,在前线不能出谋划策,在后方不能运筹帷幄,连当个后勤指挥也不能安抚百姓,提高生产力。跟这种人没必要计较。
张松就不一样了,他有真才实学。骂曹操全打在点子上,曹操说"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张松对曹操的态度也非常倨傲,张松回答说,之所以不进贡,是因为"贼寇窃发,不能通进。"至于贼寇么,"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曹丞相刚说自己已经扫清中原,张松列的一班都是他没能拿下的。这就不是搞事了,这是打脸。节选自
村上没有树
链接:村上没有树:曹操和刘备为啥对同样貌丑的庞统与张松态度大不一样?
这是张松第一次打脸曹操,对此曹操的反应是拂袖而去,因为张松说的都是事实,没法辩驳,曹操接不住了,再硬撑不走着也是丢人现眼。
第二天,曹操又在张松面前大摆军阵,耀武扬威。说自己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总之是说自己如何如何牛逼,当然,依照曹操当时的胜率和成就,说这些也不算吹嘘。可张松丝毫不给面子,于是就有了以下水平极高的批驳:
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张松骂曹操的这番话,相信有的人都能背下来了,因为实在是太过经典。不仅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在痛点上,而且说得形象生动,阴阳顿挫,有板有眼。在文体上把对偶,排比运用的淋漓尽致,在辩论上充分借鉴了归谬法。如果祢衡和张松对曹操的羞辱都按打架来对比的话,才华换算成力量,骂人水平换算成格斗技巧,祢衡就属于很强壮但没练过格斗的壮汉,对着曹操一顿王八拳加吐口水。张松则是给曹操做了全套的插眼踢裆锁喉,专门打要害。另外,张松的辩才很高,让杨修羞愧赧然;又有过目不忘的加强技能,让杨修惊叹。别忘了祢衡狂傲至极,基本上谁都瞧不起,但还是认为杨修和司马光还算有点本事。杨修能让祢衡瞧得起,而张松能让杨修惊叹,所以说,张松单从才华上,也不输于祢衡。
以下是张松让杨修惊叹的情节
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左右责松曰:"汝为使命,何不知礼,一味冲撞?幸得丞相看汝远来之面,不见罪责。汝可急急回去!"松笑曰:"吾川中无诌佞之人也。"忽然阶下一人大喝曰:"汝川中不会谄佞,吾中原岂有谄佞者乎?"
松观其人,单眉细眼,貌白神清。问其姓名,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松知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难之。
修亦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当时见张松言语讥讽,遂邀出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而坐,谓松曰:"蜀道崎岖,远来劳苦。"
松曰:"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弗敢辞也。"
修问:"蜀中风土何如?"
松曰:"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
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
松曰:"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修又问曰:"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
松曰:"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动以百数。如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记。"
修曰:"公近居何职?"
松曰:"滥充别驾之任,甚不称职。敢问公为朝廷何官?"
修曰:"现为丞相府主簿。"
松曰:"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
杨修闻言,满面羞惭,强颜而答曰:"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耳。"
松笑曰:"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张松特别追崇个人尊严风骨。这个人的忠心比较有个性,不是盲目愚忠,而是良臣择主,有选择性的忠心,他只对自己认为值得效忠的人效忠。想给这种人当主公,让他服服贴贴的效力,不仅要对他好,而且要有才。如果许攸也是这个价值取向,早就炒了袁绍的鱿鱼跑去找曹操了。刘璋虽然对张松不薄,给足了爵禄和面子,但是刘璋暗弱,偏安一隅,坐拥易守难攻又物产丰盛的川蜀既没才华也没野心,只知道依仗地利之险关起门来享福,张松就打算炒了刘璋,把蜀中献给曹操,曹操虽然野心勃勃,文武双全,有鲸吞天下之志,可他怠慢了张松,张松宁可舍弃性命也要痛骂曹操。这个人的野心和自尊心都特别强,给这种人当主子,既要有足够强悍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还得给足他面子,缺了任何一项他都不鸟你,但如果同时具备这两项,张松也愿意肝脑涂地的效忠。但祢衡不这样,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逮谁咬谁。
一言以蔽之,张松骂人是事出有因,是因为曹操怠慢了他,辱没了他的一腔热血,我千里迢迢赶来,连蜀中都打算送给你了,你却让我住在驿站里冷落了我好几天,然后接见倒是接见了,还给我摆架子耍威风。你好歹先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看看我的才华和此番前来的目的再说吧?身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如此气量狭小,连先礼后兵都做不到,你以为老子是胆怯怕死的鼠辈?罢了罢了,我今天就是死,也要杀杀你的威风,鸡蛋碰石头也要溅你一身黄!
————张松怼曹操,是为了风骨,为了个人尊严。
祢衡属于丧心病狂的深度中二少年,曹操对祢衡礼遇有加,祢衡却横挑鼻子竖挑眼,盲目膨胀,尖酸刻薄。曹操实在被骂的没办法,把他送到刘表那里,祢衡也丝毫不收敛,看到刘表一行人草拟的奏章水平不高,居然撕掉奏章扔在地上,然后取纸笔,立刻写出一份新的,水平极高,就连刘表等人看了也大为叹服,但也彰显了祢衡是何等的目中无人,骄狂任性。接下来刘表也没法容忍祢衡,送他到了黄祖帐下。结果黄祖也挨了怼,祢衡的好运气终于到头,最终被黄祖的主簿杀掉。
——祢衡怼人,只是因为看谁都不顺眼,说白了是为了怼人而怼人,如果给祢衡起一个外国名字的话,那应该叫:不怼不舒服斯基。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战争。张玉更是一马当先迅速控制了北平城,立下了头功。在此后朱棣与南军的对抗中,张玉不但冲锋在前,更是屡出奇谋。在他的帮助下,朱棣在北平附近屡挫南军。当时的南军主将耿炳文、李景隆都被朱棣打的大败而归。后来朱棣率军南下,准备夺取南京。但是由于朱棣过于注重攻城略地,所以在山东境内进展缓慢,而且屡屡受挫。终因师老兵疲多次退回北平,休养生息。而大将张玉就是在朱棣南下的过程中牺牲的。
建文三年,朱棣在东昌与老将盛庸对战。朱棣率军冲击对方,但是没想到对方的阵型竟然丝毫不乱。而后盛庸故意引诱朱棣冲击中军,并且将他重重包围。如果盛庸当时下手能够快一点,那么朱棣就有可能被生擒。可是此时大将张玉和朱能拼死进入敌阵营救朱棣,张玉负责引开敌兵,朱能负责营救朱棣。朱能很快就找到朱棣并与之会合,而后保护朱棣冲出敌阵。由于张玉不知道朱棣已经脱险,所以仍在与南军缠斗,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亡。时年张玉58岁,可以说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南军最大的成果就是干掉了朱棣麾下第一大将张玉。
得知张玉阵亡,朱棣痛不欲生。回到北平之后诸将请罪,但是他仍然痛哭不已。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做了皇帝。他想到的就是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张玉,继而追赠张玉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并且还大大抚恤他的家人。因此也有人张玉为靖难第一功臣。朱棣的后代也没有忘记张玉曾经的功绩,追封他为河间王,并且得到配享太庙的殊荣。
韩国电视剧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其中《为爱而生》成为最近最受瞩目的一部剧集。这部剧以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而闻名,其中张玉贞的中插曲更是让观众为之动容。
《为爱而生》是一部由韩国著名编剧创作的电视剧,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该剧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宿命的重重阻碍,却依然坚守着对彼此的爱情。张玉贞的中插曲恰到好处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让人忍不住为他们的爱情而心疼。
张玉贞作为该剧的女主角,扮演着一个善良、纯真、坚韧的女孩角色。她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剧中的张玉贞虽然生活在逆境中,但她凭借内心的坚守和爱情的力量,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中插曲是《为爱而生》中的一大亮点,不仅因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动听,更因为它诠释了张玉贞的内心世界。这首中插曲表达了张玉贞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尽的等待,让观众感受到了她的痛苦和坚定。
韩剧《为爱而生》的这首中插曲不仅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还通过歌声传递出了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在这首动人的歌曲中,张玉贞用她独特的嗓音唱出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热情,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首中插曲在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作为张玉贞的主题曲,完美地诠释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追求。
这首中插曲的旋律柔情似水,充满了张玉贞的坚韧与决心。歌词中的每一句都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内心,让人不禁为张玉贞的遭遇和坚持而动容。
这首中插曲所表达的情感与剧情相互呼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情感的旋涡。张玉贞通过这首歌曲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尽的等待,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这首中插曲的歌词诗意盎然,反映了张玉贞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她用她的歌声向世界展示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热情,也激励着观众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真爱。
这首中插曲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流行和抒情的元素。它的旋律曲调优美动听,歌声纯净清澈,让人陶醉其中。
制作这首中插曲的过程非常用心和细致。制作团队经过反复的琢磨和修改,才最终确定了这首歌曲的编曲和歌词。他们希望通过这首歌曲传达出张玉贞的情感,以及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坚持。
制作团队在选材和编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精心挑选了适合张玉贞形象的音乐风格,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张玉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最终的成品中插曲在音乐上非常出色,不仅旋律动人,歌声也充满了感染力。它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张玉贞的内心世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她的情感和故事。
张玉贞与中插曲的巅峰时刻出现在剧集的高潮部分。当张玉贞唱出这首中插曲时,她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现在观众眼前,人们为之动容。
这个时刻是《为爱而生》中最感人、最动人的时刻之一。张玉贞用她的嗓音唱出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坚持,她的表演令人深受感动,让人们对她的角色和故事忍不住产生共鸣。
这个时刻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量巨大,让观众们陷入了对张玉贞的故事的思考和演绎。这一刻所展现的张玉贞坚毅无畏的形象,以及她对爱情的无尽追求,都让人印象深刻。
韩剧《为爱而生》中张玉贞的中插曲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它通过动人的旋律和纯净的歌声表达了张玉贞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追求。这首中插曲不仅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也影响着观众对张玉贞角色的理解和喜爱。她的故事与这首中插曲相互补充,使这部剧更加引人入胜。
《为爱而生》以其精彩的剧情和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一部备受关注的韩剧。张玉贞的中插曲更是给这部剧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令观众对剧情和角色更加投入。这首中插曲的成功也充分展示了韩国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创作实力。
无论是剧情深入人心的故事,还是动人至深的中插曲,韩剧《为爱而生》都值得一看。它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挚的爱情故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浪漫动人的世界。张玉贞的中插曲更是让观众为之动容,为整个剧集增添了一抹柔情。
玉浩的师傅是魏源成,。魏源成的师傅是侯耀文。所以说,玉浩是郭德纲的亲师侄。
张玉浩和卢鑫是相声界青年演员的杰出代表人物。二人夺得过笑傲江湖喜剧小品大赛的冠军。成立了相声新势力相声表演茶社,他的师傅和郭德纲为师兄弟,所以称郭德纲为师叔。二人在相声舞台上以说带唱,以不一样的风格征服了观众,并登上了春晚舞台
张学松是一名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张学松没有出演乡村爱情的,张学松的妻子余月仙出演了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这个角色,乡村爱情一共拍了十五部,张学松是余月仙的丈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天津人艺的一名演员,导演,不过作品不多,他和余月仙在一起生活了29年,无儿无女,他自己并没有出演乡村爱情,也没有在乡村爱情里扮演任何角色。他的主要作品有《男婚女嫁》、《贵妇还乡》、《小村无故事》等。
张玉宁目前以13粒进球排名中超射手榜第3,是射手榜前十名唯一一名本土射手,武磊回归后4场比赛已经打入5球,场均1.25球,这个进球效率已经相当不错。
如果武磊赛季初就效力海港,武磊有机会超越张玉宁成为本土第一射手,本赛季还剩13场比赛的情况下,两人差8粒进球,武磊应该很难超越张玉宁,不过进入射手榜前十还是大有希望。
本赛季中超第一阶段,张玉宁北京国安出战14场比赛全部首发,贡献6球2助攻。
在当今艺术界,有一位备受推崇的大师级人物,他就是张德玉老师。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张德玉老师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无可置疑。
张德玉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作才华闻名于世。他拥有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独特的表现力,他的作品无论在技法还是主题上都展现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
张德玉老师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在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层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艺术角度来看,张德玉老师的作品呈现出了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他擅长运用色彩、构图和线条等元素,将平凡的日常生活转化成了艺术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既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又能够提供观众独特的审美享受。
其次,张德玉老师的作品在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他长期致力于描绘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通过绘画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和记忆传递给后人。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画面和鲜明的主题,为观众提供了了解和珍视传统文化的窗口。
最后,张德玉老师的作品还具有社会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价值。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关键。通过作品的展示和传播,他试图唤醒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综上所述,张德玉老师的作品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探索和思考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方式。通过欣赏张德玉老师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感谢您阅读本文章,并希望通过介绍张德玉老师作品的价值,能够带给您更多对艺术的了解和思考。
张廷玉随康熙南巡,到南京时遇年羹尧回京述职。年羹尧便给他送上一份礼物:蜀锦若干匹,橘子若干箱,湘妃竹扇若干箱,天麻若干斤…… 张廷玉却说:
说完,他端起茶饮了一口,其管家见主人如此,马上喊道:“端茶送客了!”
同来的钟岳麒第一次见这位宰辅,他对张廷玉的做派感到新奇,说自入宦海,头一回见清官,几斤天麻还要付钱。
年羹尧不胜感慨:“张廷玉的确清廉,收天麻已是很大的面子。熙朝宰相大多没下场,此人不衰,确有过人之处。”
年羹尧说得不错,张廷玉作为名动天下的三朝宰相,几十年宦海,沉浮了多少人,他却岿然不动,的确有太多过人之处。
张家世代大儒、孔门弟子。张廷玉是沾了祖上的光恩荫进士,20岁进上书房,被授上书房领侍卫大臣、太子太保兼内阁大学士。
因其才学出众,且精明能干,颇得圣心,不久就成为康熙时代权倾朝野的天子幸臣。
张廷玉的才学,在一干大臣里的确是出类拔萃的。无论是军中还是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皇上都是找他拿主意。
当夺嫡大战达到高潮的时候,老年康熙已力不从心,都是张廷玉帮助皇上处理政务,连选择接班人的这样的大事,康熙都听从了张廷玉的建议。
那天,康熙把张廷玉和张苞召进宫中,秘密地商量立储事宜。康熙在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之间难以抉择。
张廷玉是太子太保,他当然是太子胤礽的支持者,太子被废后他表面上不站队,其实是看好办事认真又卖力的老四胤禛的。
于是,他用事实向康熙说明,大清下一步需要的是敢于改革、勇于进取的君王,而不是一个守成之主。
康熙明白了:温文尔雅的老八只能做个守成之主,而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时弊,非老四胤禛莫属。
除了说话得体、办事老成,张廷玉的文字功夫也是了得,皇上下达的谕旨,都是由他来拟,往往是这边刚说完,那边已落笔,可谓文不加点,走笔如风。
年羹尧送礼,张廷玉拒收。据张廷玉自己说“从不接人家的礼”。此话不假。
他不但本人不收礼不贪污,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不贪不沾。
雍正继位后第一次开恩科,张廷玉的堂弟张廷璐做了主考官。临进考场,张廷玉到应天府贡院摆酒,亲自送张廷璐进闱。
临别,张廷玉对张廷璐说:
只可惜,张廷璐把哥哥的嘱咐当成了耳旁风,因和弘时勾结贩卖考题,东窗事发后被问斩。
张廷玉是著名的清官,也是一位勤政的贤相。他一年到头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即使晚上下班回到家,去他府上谈话的官员,也要喝着茶排队等。
“废寝忘食”对张廷玉来说毫不夸张。有一次,他正和雍正、方苞议事,竟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雍正大吃一惊,急忙传太医,结果太医的话令人难以置信:“张相没有病,是饿晕了!”
原来张廷玉一早来朝办差,皇上两次赐了御膳,找他办事的人太多了,两餐都没有吃成。
雍正心疼了,等他醒过来,就让他回去休息,说今天的事情明天再议,而张廷玉却说,明天的事情更多,今天的事放到明天,明天更累。
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后,他让众臣推荐新太子人选,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到处行走,为八爷胤禩拉票。
这事被康熙知道了,要重罚佟国维,而与佟国维关系并不密切的张廷玉,第一个站出来为他求情。
户部官员孙嘉淦,因直陈“新铸雍正钱”之弊端,被雍正罢了官。张廷玉以私人身份拜见了他,且告诉他:“你的铜四铅六铸钱办法,皇上已密旨马齐办理。”
当时孙嘉淦感动得泪流满面,张廷玉临走前拍拍他的肩头赞叹说:“天下官,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回朝之后,他对雍正说,孙嘉淦历练一下,可以大用的。雍正直接把孙嘉淦提拔为都察院监察御史。
张廷玉做人厚道,但不圆滑事故。对于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他也毫不客气。
年羹尧嗜杀成性,张廷玉教训他:“不要动不动就用兵弹压,年老兄前年平苗,杀人三千,至今善后难做,不得不慎……”
年羹尧当时是雍正的亲信,除了康熙和四爷没有谁敢指责他,而张廷玉就敢如此直言不讳。
别说是年大将军,就是皇上做得不妥,张廷玉也会指出来。雍正赏识酷吏田文镜,想破格升他的官,张廷玉却劝皇上:
雍正阴鸷刻薄,在场的大臣都 不赞成破格提拔田文镜,可谁也不敢出头劝谏,只有张廷玉用康熙重宠臣误国的教训来警示雍正。
康熙驾崩时,十几个阿哥为继承权的问题乱成一团,张廷玉让自己镇定下来,对大家说道:
他让隆科多去乾清宫取来遗诏,当众宣读,然后压住故意闹事的八爷党,亲自把老四胤禛扶上大位 。
不久太后崩逝,隆科多又受八爷一伙的指使,私调关防预谋大变,被张廷玉识破。他当即下令:“没有我的允许,调兵符谁都不能动!”
胤禩不禁感叹:张廷玉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什么都考虑到了。真真是贼才贼智!
精心策划的一场政变,就此告吹。但八爷们死不改悔,在一个朝会上,他们勾结弘时,指使几个外藩王爷,当场提出什么“八王议政”。
雍正的新政,伤及了不少告官显贵,所谓的“八王议政”,其实就是两代王爷导演的“逼宫”大戏。
首先发难的是东亲王永信,然后果亲王和简亲王也站了出来,胤禩、胤禟和胤禵,不失时机地跳出来指着责雍正专权寡恩。一时间,整个会场大乱。
眼看危险正向雍正逼近,张廷玉大呼一声:“皇上,不可一次接见多了,说话也不清爽!”
张廷玉又指着胤禵说:“十四爷身体欠安,请十四爷随三爷回府。”
然后他向胤祥使了个眼色,胤祥说了声“方便”就起身离坐,出门对图里琛说:“火速给我调一棚羽林军。”
等图里琛回来,大臣们已经退出场外。雍正对图里琛说:“你八爷、九爷、十四爷今儿累了,由你步兵统领衙门护送回王府。”
至此,一场危险的闹剧落下帷幕,从此,八爷党土崩瓦解,雍正才坐稳了大位。
这要感谢忠诚的十三爷胤祥,更要感谢遇事不乱、深沉练达的宰相张廷玉。
张廷玉为相数十年,无论朝政人事,上至皇族阿哥,下至州县小吏,都以“持衡”相处,和谁也不疏远,也没有特别亲近的,平日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箴言。
雍正称帝后,夺嫡失败的八爷党并没有死心,方苞提出分化瓦解八爷党的建议,张廷玉只是做了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三阿哥弘时心怀叵测,精明的张廷玉早就心知肚明。可弘时毕竟是雍正的亲儿子,张廷玉也选择了三缄其口。
为了自身安全,他时刻揣摩“圣意”,有时候又不得不言 。康熙让重新推荐太子,张廷玉第一个推荐废太子胤礽,这正合“圣意”。
弘时买凶暗害弘历,事情失败后又到张廷玉那里恶人先告状,还嘱咐他瞒着雍正,悄悄处理了这件事。
张廷玉答应了,可他心里知道这件事与弘时脱不了干系,而瞒着皇上万万不可。说不定弘时也会写密折给皇上呢。
弘时一走,张廷玉思索片刻,便坐在桌旁,给雍正写了一份奏折: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把弘时秘密夜访之事禀告了,又顺便把弘时说的话透露给了皇上,最后没有忘记检讨自己的失责之罪。
不久,雍正赐死了弘时,张廷玉本来可以为其求情,可他又一次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不想得罪弘时的对手弘历,四阿哥弘历,毕竟是雍正默定的储君,将来的大位继承者。
另外,张廷玉不为弘时求情,还有一点私心,当时堂弟张廷璐就是被弘时拉下水后被斩的,而弘时眼睁睁看着张廷璐被杀头,也是一声没吭。
写在最后——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流芳百世的名相——商鞅、萧何、诸葛亮、房玄龄、王安石、杨廷和、张居正、曾国藩……而能够称得上千古一相的,大清宰相张廷玉应该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贤相,张廷玉对大清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更欣赏张廷玉的个人魅力:为官几十载,却不贪不沾、两袖清风;处高身危,却低调内敛、深沉得如百丈潭水;身处党争漩涡,却不结党不站队,一身正气。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代名相张廷玉,他满足了我对古代忠臣贤相的所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