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是地质学中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可以描绘出地表地质构造、岩石和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地貌地貌地球科学信息。以下是一般的地质填图方法和步骤:
1. 地质地形调查:首先需要对于所研究的区域进行精细的地质地形调查,这包括现场实地调查、采集和分析粒度、化学成分等数据资料。
2. 绘制基础地图:依据调查数据,制作基础地图,包括地形的等高线、地质和土地使用的图例符号等。
3. 地质图样制作:根据规范进行准确的图样制作。
4. 地质填图:按照地质图样进行填图,标注地质信息、地貌单位、构造、沉积结构、岩体等详细信息。
5. 完善改进:通过对于地质填图的着重了解,与之前的实地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予以加以完善改进。
总之,地质填图是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完善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描绘出区域地形、构造和岩体信息,为地质学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地质填图具有重要意义。1、地质填图是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必要前提,是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质填图,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确定地层、构造、岩性等因素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为制定地区经济和环境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地质填图还可以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外,通过地质填图,还可以传承和发扬地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和锻炼地质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青年地质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
地质填图(geological mapping)简称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理底图之上,而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它或在实际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或在航空像片和遥感影像地质解译并结合地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是地质调查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研究工作区地质和矿产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目的(如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矿区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海洋地质等)都需要按工作的性质及任务要求测制内容不同的各种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地质填图时,常配合采用钻探、坑探、物化探、遥感等手段。今后,生态环境填图将受到更大重视,海洋地质填图也多列为沿海国家的填图系列。建立国家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发展地质填图工作的必然趋势地质填图的岗位职责是地质勘探和地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地质填图师负责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数据通过各种地图形式进行记录和展示,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决策和指导。
地质填图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根据勘探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绘制地质图。地质图是地质工作者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质性质的重要工具,通过图中标注的各种地质标记和符号,可以清晰地展示地质区域的地层组成、岩性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等信息。地质填图师需要熟练掌握地质图的制图方法和技巧,确保图件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除了地质图的制作,地质填图师还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地质调查和勘探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地质填图师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以便后续的地质工作和科研分析。数据整理包括对地层、岩石、矿产资源等相关数据的录入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则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找出地质特征和规律,并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
随着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填图在地质工程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质填图师在矿产勘探、地质灾害预测、水文地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质填图师的技能和经验也决定了地质工作者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随着地质科技的不断发展,地质填图师在数字地质勘查、三维地质建模等新技术领域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地质填图工作更加高效和精确,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
此外,地质填图师还可以在地质教育、地质科普等领域发挥作用。地质填图作为直观、形象的地质资料呈现方式,可以帮助普通大众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地质填图作为地质勘探和地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岗位职责,需要地质填图师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和地图学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图的制图方法和技巧,具备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随着地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地质填图师在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升。地质填图师的工作将更加高效和精确,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地质填图师还可以在地质教育和地质科普等领域发挥作用,帮助普通大众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质奥秘。
一、 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如果是横穿构造线走向进行综合地质观察时,应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表示横过构造线方向上地质构造在地表以下的情况,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既要表示出地层,又要表示出构造,还要表示火成岩和其他地质现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综合性内容。绘好路线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必须掌握。
路线信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轮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实际情况,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目测的,应基本正确,各地质体的产状则是实测的,绘图时,应力求准确。
图上内容应包括图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轮廓、地层的层序、位置、代号、产状、岩体符号、岩体出露位置、岩性和代号、断层位置、性质、产状、地物名称。
具体绘图步骤如下:
估计路线总长度,选择作图的比例尺,使剖面图的长度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当然,如果路线长,地质内容复杂,剖面可以绘得长一些。 绘地形剖面图,目估水平距离和地形转折点的高差,准确判断山坡坡度、山体大小,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将山坡画陡了。一般山坡不超过30°,更陡的山坡人是难以顺利通过的。
在地形剖面的相应点上按实测的层面和断层面产状,画出各地层分界面及断层面的位置、倾向及倾角,在相应的部位画出岩体的位置和形态。相应层用线条联接以反映褶皱的存在和横剖面的特征。 标注地层、岩体的岩性花纹、断层的动向、地层和岩体的代号、化石产地、取样位置等。 写出图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地物名称、绘制图例符号及其说明,如为习惯用的图例,可以省略 。
从作图技巧方面来说,应注意以下三个“准确”:
①地形剖面图要画准确;
②标志层和重要地质界线的位置要画准确。如断层位置、煤系地层位置、火成岩体位置等;
③岩层产状要画准确,尤其是倾向不能画反,倾角大小要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线条花纹要细致、均匀、美观,字体要工整,各项注记的布局要合理。
二、 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1 、地质素描的优越性
地质素描比地质摄影优点多。地质素描除了不受天气、镜头取景范围、近景与远景的限制和比较经济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认为哪些特征应当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当排除时,若采用照像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就会主次不分,不能突出地质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若采用素描技术处理,则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各种地质现象特征和附近的景物有所取舍,该突出哪些,该精简哪些,都任凭自己的运笔予以描绘和体现。事实表明,一份地质调查报告,如果能充分运用地质素描,既有助于揭示和说明问题的现象本质,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简明扼要、文图并茂,效果更佳
2、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
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
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地质素描的种类
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地层素描。素描对象是地层,表示地层层位关系、地层特征等,如地层剖面素描图。 地质构造素描。主要对象是褶皱、断层、节理及其他构造地质现象。对它们的素描应分别注意这些地方。
褶皱素描:在素描动笔前,应首先琢磨哪一层可作为“标志层”和这个“标志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如何表达的素描技法。到素描时,对“标志层”可着重描绘,以求褶皱形态充分显示出来。
断层素描:跟褶皱一样,应先找出它的“标志层”,以此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动向,确定断层类型。
节理素描:素描时主要应把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表现清楚,注意各组间的交角大小和各组节理的宽度大小符合实际和透视原理。
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类视野颇大的素描,从地质角度考虑,主要是表现地貌特征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的关系,或表现风化、水流侵蚀、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在野外所见到的典型地质现象,小的如一块标本或一个露头上的原生沉积构造、次生的构造变形(断层和褶皱)、剥蚀风化的现象;大的如一个山头甚至许多山头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特征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如冰蚀地形、河谷阶地、火山口地貌)等,均可用地质素描图表示之。素描图就是绘画,其原理就是绘画的原理,不过,地质素描则要考虑地质的内容,反映出地质构造形态的特征。
地质素描类似于照相,但照相是纯直观的反映,而地质素描则可突出地质内容的重点,作者可以有所取舍。照相需要条件,地质素描则可随时进行。因而地质工作者应当学习地质素描的方法,作为进行地质调查的手段。
三、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 、 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
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 绘图步骤
(1) 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 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 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
如果是横穿构造线走向进行综合地质观察时,应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表示横过构造线方向上地质构造在地表以下的情况,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既要表示出地层,又要表示出构造,还要表示火成岩和其他地质现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综合性内容。绘好路线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必须掌握。
路线信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轮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实际情况,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目测的,应基本正确,各地质体的产状则是实测的,绘图时,应力求准确。
图上内容应包括图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轮廓、地层的层序、位置、代号、产状、岩体符号、岩体出露位置、岩性和代号、断层位置、性质、产状、地物名称。
钻孔地质图的绘制首先要画出地面水平线和深度线,然后根据取芯时取出的不同地质土样深度,分层按照深度画出不同土质层位分界线,并在每个层位里面注明土质情况(土质情况一定要根据试验确定的名字注明)。
地形剖面图要画准确;
②标志层和重要地质界线的位置要画准确。如断层位置、煤系地层位置、火成岩体位置等;
③岩层产状要画准确,尤其是倾向不能画反,倾角大小要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线条花纹要细致、均匀、美观,字体要工整,各项注记的布局要合理。
1、什么是地质图? 它是一种图件,由一定符号、色谱和花纹等来表示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
2、地质图的组成 (1)图名:取名主要依据图件所在地区、内容和特征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如1:200,类型数字比例尺,线条比例尺; (3)图例:是一些规定的符号和线谱、色谱。(4)顺序:一般是地层、岩石构造和其它,其中地层从上到下,由新到老,从左到右,有新到老。岩体:从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3、分类: (1)根据内容:构造地质图、地质图、岩浆岩图、变质岩图、盆地分布图、矿床分布图,油气资源分布图、地球物理图等。(2)根据形状: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A剖面图:一般形式,剖面线(按标高),方向,地质界线 B柱状图:一般交地质图时都需要附柱状图。地质图色标(color standard of geological map) 地质图色标是印制地质图件的依据和色相标准,一般在地质图件送厂印制之前就应作好色标。
地质图色标也是地质体年代符号的补充,地质体年代和地层单位的划分,可以从图上的不同色相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