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江河,源远流长,沿岸人口众多。然而,长江也面临着各种地质灾害的威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质现象,给人类带来灾害性后果。下面我们来看看长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长江流域地势起伏,土地裸露率较高,多年来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由于山坡上的土石松动,加上降雨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长江上游地区具有发生泥石流的地质条件,湿润的气候和大量降雨使得泥石流的危害更加突出。
长江流域地震频发,地震是造成地质灾害最为强烈的因素之一。流域内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带较多,地震烈度较高。地震不仅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地表破坏等灾害,还会引起山体滑坡、岩石倾泻等地质灾害。
长江流域地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滑坡灾害也时有发生。土壤的饱和度增加、地震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滑坡灾害会导致土地下滑、山体崩塌等严重后果,给沿岸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长江流域地面塌陷较为严重,在一些城市和农田中频繁发生。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煤矿开采等因素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层结构变动,最终引发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对城市建设和农田利用造成严重影响。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水灾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洪水是最为常见的水灾,由于长江水系众多支流的注入使得长江幅员辽阔,一旦出现剧烈降雨,就会引发洪水灾害。洪水不仅对农作物造成破坏,还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灾害性后果。
长江地区面临着多种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包括泥石流、地震、滑坡、地面塌陷和水灾等。这些地质灾害给沿岸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长江流域的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的种类有: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5、地裂缝:地裂缝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进性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内动力形成的构造地裂缝,如地震裂缝、基底断裂活动地裂缝、隐伏裂隙开启裂缝等;另一种是非构造型,即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裂缝,如松散土体潜蚀地裂缝黄土湿陷地裂缝、膨胀土胀缩地裂缝、滑坡地裂缝等。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扩展资料: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除地震灾害外,崩、滑、流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其以分布广、灾发性和破坏性强,具有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为特点,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另外,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和水土流失等缓变型地质灾害发展迅速,危害愈来愈大,成为令人担忧的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成灾规律和孕灾条件,结合2021年8月11日短 期气象预报情况,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会商得出如下结论:自8月11日20:00至12日20:00,受降雨影响,湘西、湘东、湘东南部分区域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较大(黄色预警)。
请上述地区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防 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做好险情和灾情速报,遇强降水启动防灾预案。
你好: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 地质灾害分级标准:
1. 特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 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
3. 中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 ;
4.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分级,是表示地质灾害的轻重程度,便于对不同地质灾害事件或地质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进行对比。 希望能够帮到你。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包括:(1)编制并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2)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并对其监督管理;(3)管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4)组织编写有关标准、规范;(5)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6)负责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单位的资质管理;(7)进行地质灾害责任鉴定及纠纷调处。
1、 1.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被垂直裂隙分割的岩土体,因其根部空心、破碎、压碎或局部滑移而失去稳定性,突然脱离其母体,并向下倾斜滚动的地质现象。
2、 临灾的前兆特征是经常出现坠块和小崩塌;添加裂缝;动植物异常。
3、 2.滑坡:滑坡是指在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和人工削坡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滑下斜坡的自然现象。
4、 临灾的前兆特征是前缘隆起和放射状裂缝;后缘裂纹变宽,导致新的裂纹;中间裂缝加宽,产生新的裂缝,台阶分散,坍落度小;后缘出现斜裂纹。
5、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自然地质现象。
6、 它是由山谷或山坡中的降水(暴雨、冰川、融雪水)产生的固体物质(如沉积物、石头和巨砾)的特殊洪流。它是高浓度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7、 运动过程介于滑坡、塌方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还是人为因素。
8、 临灾前兆特征是大量松散物质;山崩和滑坡在山谷的两边都很严重。
9、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塌陷,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0、 由于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
11、 5.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开裂,在地面上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现象。
12、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就可以形成地质灾害。
13、 6.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垂直下降。
14、 人为因素主要指地下水、油气资源的开采和当地负荷。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界定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般情况下,除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外,其他四种都可能出现在山区。其中,受重力、降水等影响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一般来说,地面塌陷出现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出现在平原抽采地下水地区,地裂缝是与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傍生的现象。当然,崩塌、滑坡、泥石流都可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或者涌浪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