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洞,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天红镇的乌龙山麓,是1978年新发现的山底溶洞。因山洞酷似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海龙宫,故名龙宫洞。
龙宫洞风景区于2020年2月25日重新开放。鉴于目前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2月25日-3月10日期间景区只开放部分景点,且只接待自驾游客,暂不接待团队游客。日游客接待量限300人,同时景区实行对所有游客免大门票的优惠政策。3月10后景区开放情况视疫情另行调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龙宫洞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天红镇
历史沿革
据考察,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天红镇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着厚实的石灰岩。以后海底上升形成陆地,石灰岩藏在地壳里,约在几十万年前的冰河期,地下水下降,溶洞干涸,雪水滴落,慢慢地形成石灰溶岩,此即龙宫洞形成的科学说法。
龙宫洞风景管理处积极开发新景点。1992年开放玉仙洞后,1993年又重修始建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的千年古刹仙真岩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整座建筑群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与龙宫洞、玉壶洞(游船)、玉仙洞、仙真岩鬼域、西游记系列神话传说宫等联成一体,共迎佳宾游览。
主要景观
龙宫洞风景区是1978年新发现的山底溶洞。因山洞酷似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海龙宫,故名龙宫洞。龙宫洞东距石钟山43公里,东南距景德镇90多公里,均有班车可达。龙宫洞长达2700米,洞中有大量石钟乳、石幔、石笋等。主要游览点有前厅、甬道、东宫、西宫和正宫。
2014年12月31日,龙宫洞正式挂牌升级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龙宫洞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整个景区青山环绕,绿水长流,鸟语花香,鹿影常现,是集山水、溶洞、佛教文化为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度假疗养和避暑胜地。
龙宫洞风景区由溶洞群(龙宫洞、玉壶洞、玉仙洞)、仙真岩庙宇、森林公园和情人谷漂流等部分组成。龙宫洞全长1600米,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这座独特的喀斯特溶洞就被大自然逐渐溶塑成一座规模宏大、气派非凡的地下艺术宫殿。洞内四季恒温18摄氏度,小桥流水,钟乳倒悬,石笋擎天,姿态万千让人目不睱接,酷似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描绘的东海龙宫,令您叹为观止。玉壶洞由水、旱两洞组成,旱洞500米,水洞700米,洞内流水潺潺,波光倒影,乘舟畅游,别有一番情趣。宽敞明亮的玉壶大厅曾多次举办过全国性的篮球赛,被评为世界吉尼斯之最
二者侧向不同,环境地质侧重环境,其概念主要表述因地质特征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注重利用地质原理解决环境问题。
简单来说,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都是该方向的研究内容。
地质环境侧重地质,一般用于描述区域的整体地质特征,主要阐述区域背景状况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溶洞基本上都是冬暖夏凉的,温度在十几度左右。原因可能是冬天和夏天洞外的空气升温和降温快,相比之下洞内的空气相对封闭,而且有洞体起到隔绝冷空气和保暖的作用。
庐山是中国江西省的一座著名山岳,其地质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和地质演化过程有关。以下是庐山地质形成的主要过程:
1. 古生代构造运动:在古生代,庐山所在的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包括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这些构造运动导致了岩石的褶皱变形和岩层断裂。
2. 岩浆活动:在庐山地区,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成活动。地壳下部的岩浆上浮并冷却凝固,形成了花岗岩等岩石。这些岩石构成了庐山的主体部分。
3. 长期侵蚀和剥蚀作用:庐山经历了漫长的侵蚀和剥蚀过程,受河流和雨水的侵蚀,原来覆盖在庐山上的岩石被逐渐剥蚀,露出现在的地貌特征。
4. 构造抬升和侵蚀交互作用:庐山地区还经历了构造抬升和侵蚀交替的过程。构造抬升使得庐山隆起,而侵蚀作用则不断削减山体,形成了高耸陡峭的山峰和深谷峡谷。
综上所述,庐山的地质形成主要包括古生代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长期侵蚀和剥蚀作用,以及构造抬升和侵蚀交互作用。这些地质过程在漫长的时间中铸就了庐山壮丽的地貌景观。
刺梨沟溶洞是位于中国XXXX省XXXX市的一处著名地质奇观。它是由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岩洞,以其壮观的地貌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构造而闻名。刺梨沟溶洞是世界上最大的X级溶洞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AAAAA级旅游景区。
刺梨沟溶洞分为X个区域,总面积超过XXXX平方米。其特点是洞内壮丽的钟乳石和石笋,众多的地下河流和湖泊,以及多样化的地下生态系统。洞内的地下河流和湖泊由具有高度溶蚀性的地下水形成,震撼人心的景象令人惊叹。在洞内还有多种独特的地下生物群落,包括一些特有于该地区的适应性强的物种。
刺梨沟溶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下水的作用。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下岩石层发生断层和抬升,导致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通过溶蚀作用侵蚀了岩石层,形成了刺梨沟溶洞的壮丽景观。
刺梨沟溶洞被视为地质学、生态学和旅游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其壮丽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地下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家和游客,为地质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实地条件。此外,刺梨沟溶洞也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刺梨沟溶洞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奇观,以其壮丽的地貌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构造而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游客。它是地质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探索刺梨沟溶洞,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运动和地下水的作用,拓宽我们对地球地质特征的认识。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带给您对刺梨沟溶洞的全面了解和启发。如果您对刺梨沟溶洞感兴趣,欢迎前往亲身探索,亲眼见证这一壮丽景观!
一、农业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农业地质主要因子,特别是土壤、浅层地下水及近岸河流、海域沉积物中元素分布、富集状况,建立农业地质信息系统,为农业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二、农业地质调查采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学及其他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调查区域农业的生态系统与地质体及地质作用这一整体系统及其内在依存关系。
三、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农业生物所必需的养分及其循环的控制性地质因素,包括岩石、土壤、水、地貌以及相关的现代地质作用等。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划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
四、这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地质调查。
1.通过填制1:5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地质资料。
2.为地质工作部署、成矿远景区划、成矿预测提供地质依据;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经济建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
1、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
2、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3、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
5、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
6、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
7、其它有关的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等。
可以建,比较麻烦,要勘探要打桩。小范围要灌混凝土,大范围成本过高不建议建了。
如果已明确发现溶洞,说明地基容易遭受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日后房子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潜在危险性。
由于地下溶洞对房地产开发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发现楼盘下面有溶洞,先要做地质勘察,然后做实验基桩,看其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如果遇到溶洞,建房基桩一定要穿过溶洞,并要处理好,如果是小范围的溶洞可以灌混凝土,但一定要处理好。
我国的众多名山中,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的形成都与地质构造运动——断层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地质学的角度说,人们称之为“断层山”或“断块山”。由于断层过程对山体的形态起着控制作用,所以这一类断块山一般都具备山峰高耸、山势陡峻、山形奇特的特点,并且多悬崖峭壁、幽谷危岩,如泰山、华山等;在多雨的地区,这种断块山还由于断崖发育,溪涧流水所经之处往往形成瀑布,如庐山。 所以庐山属于“断层山”或“断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