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主要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组成。下面是宁夏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1. 平原区:宁夏大部分地区为宽阔的平原,包括黄河平原、贺兰山前缘、中宁河平原等。这些平原地带相对平坦,适宜农业发展。
2. 山地区:宁夏南部和西部的地理特征主要是山地。主要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等。贺兰山南麓的几个山峰有较高的海拔,气候凉爽,常年积雪。
3. 沙漠区:宁夏北部地区有著名的沙漠区域,包括沙坡头和天山脚下的沙漠。这些地区土壤贫瘠,植被较少,以流动沙丘和沙漠景观为主。
4. 盆地区:宁夏境内存在一些盆地,如固原盆地、吴忠盆地等。盆地地形地貌相对平坦,盆地中的水资源利用较为重要。
5. 水系:宁夏通过黄河流域,拥有黄河的主要支流——黄河的上游——黄河的水量为宁夏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总的来说,宁夏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既有平原、山地、沙漠和盆地等特征。这种多样性也为宁夏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珠江源头之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滇、黔、川、桂四省(区)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会泽县的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在会泽县娜姑区王家山象鼻岭小江出口处,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质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盆地与山地地貌相间:广西地貌总体上属于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区域内大小盆地分布广泛,并与连绵的山地相互交错。这些盆地和山地多呈弧形排列,层层相套,形成独特的地形格局。
2. 山地分布:广西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东部,占全区总面积的大约40%,以中低海拔山地为主,如桂西的十万大山、大明山等,以及桂东北的越城岭等山脉。
3. 丘陵地貌:丘陵遍布全境,尤其是在平原和山地之间,错综复杂的丘陵地带占据了广西陆地面积的相当一部分比例,约为14.5%。
4. 平原与谷地:广西有多种类型的平原地形,包括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6.9%。例如,珠江流域的浔江平原、柳江平原,以及沿海地区的钦州湾、防城港等地的三角洲平原。
5. 地势特点:整个广西的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从云贵高原向东南方向逐渐过渡到沿海平原,同时南面临海,拥有北部湾海岸线。
6. 地质构造:广西地处华南褶皱带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历史久远,包含了古生代以来多个时期的沉积岩层和火成岩体,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特殊的地质景观。
7. 水系发育:广西河流众多,喀斯特地貌广布,溶洞、地下河系统发达,受地貌影响,河流多为山区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对地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四川黄龙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溶蚀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地貌。
黄龙钙华堆积地貌的形成和水生植物有密切关系,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喀斯特作用”。其原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光合作用”,白天,水生植物吸入水中的二氧华碳,产生氧气,使钙华沉积;二是“呼吸作用”,夜晚,水生植物吸入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华碳,使钙华溶解。
由于黄龙地处高寒山区,在具备充足的钙华沉积物源的基础上。低温的环境和良好的植被,便成为促进地表大量钙华堆积的主因。在黄龙沟的彩池、滩流和瀑布中。常常可以看到围绕和依附植物茎干和枝叶形成的钙华,这是生物喀斯特作用促进钙华沉积的典型例证。
酒泉市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祁连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层峦叠嶂,陡峻高拔。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祁连山山前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约1500-1800米。
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一般地说,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新断层或老断层的复活,均可判定该断层的活动性.需注意与地表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的区别.
活断层的断层带(面)一般都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所组成,而非复活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所以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也可作为鉴别活断层的地质特征.
伴随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当强震过程中沿断裂带常出现地震断层陡坎和地裂缝,是鉴别活断层的霞要依据.非构造的地裂缝一般无一定的方向性.
恒山是经历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一座断层山,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据今已有五亿年。基岩面积裸露,风化破碎严重,峰峦均呈尖形,沟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整个山脉由东北向西南绵延数百公里,西控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北缠代郡,横贯华北,被誉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的寒疆第一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与翠屏峰东西对峙,浑水中流,位置雄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景区所在地浑源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多晴。早晚温差大。
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本区,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所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和海蚀地貌比较发育.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是属于什么地貌?
三清山距离黄山200多公里,两座山都属于花岗岩地貌,景色比较相似。有幸两座山都去过,感觉黄山更加大气磅礴,景色比较多样,三清山更加秀美精致,景色较为单一。从自然风光来说,黄山更有代表性。从旅游体验来说,三清山索道上下,山上路线基本是由栈道围成的一个圈,游人不多,游览比较轻松,黄山要爬的阶梯很多,人也多,比较累。
黄山是属于什么地貌?
安徽黄山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地质公园
黄山属于哪类地质景观?
哦··关于成因的话,应该把焦点聚焦在 冰缘地貌这个点上吧。貌似地貌环境很复杂。如下 :黄山第四纪残留的冰缘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寒冻风化岩屑堆积物、泥砾堆积物、石河、夷平阶地、泥流阶地、摇篮状谷地、不对称谷地等。从分析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地貌营力和古地理环境,得出黄山第四纪冰期时为一季风型冰缘环境和融冻流水侵蚀堆积地貌。
禹王洞是喀斯特溶洞。最大的特点就是洞内常年处于一个恒温的状态,即8度到11度,在炎炎夏日,洞内凉风习习,在酷冷寒冬,洞内温暖如春。
该洞是一座纯天然的石灰岩溶洞,据传在四亿年前,这儿是一片汪洋大海,到7000万年前,这里发生巨大的地质运动,海床上升形成太行山脉,后来又由于碳酸盐侵蚀,形成一座高不见顶,深不见底的大型喀斯特溶洞。被称“华北第一溶洞”的禹王洞有多深,至今仍是一个谜团。不过,现有已探明的总洞达到7000多米深,对外开放的有三厅十洞,总长达2000多米,一个洞连着一个洞,一条路通向另一条路,九曲回环,怪石林立,如石笋,石花,石佛,石像等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