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区别?

时间:2025-03-18 12:05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地震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区别?

答 : 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目前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等)。在执行国家标准GBJ11?/FONT>89抗震设计规范中,究竟哪些建筑的抗震设防可采用基本烈度,哪些寻建筑要用设计地震动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对一般的工程抗震设计人员来讲是不太明确的。

为此,提供以下概念供抗震设防人员参考。

  地震区划是按地震危险性的程度将国地划分若干区,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是用基本烈度表征地震危险性,将全国划分为、<6°、6°、7°、8°、≥9°五类地区。

鉴于该区划图采用的是四百万分之一的小比例尺,因此,它只能提供较大地区范围内地震危险性的平均估计,即设计基准期为50年的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它可作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它不能用来预测地震破坏作用的小范围内和特定场地条件下的地震烈度变化。

  地震小区划是为显示地震破坏作用在小范围内的变化情况,采用一万分之一至五万分之一比例尺编制的用于预测某一城市或厂矿范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破坏作用的分布情况(地震破坏的分布和设计地震参数的分布),它可作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

二、何为地震基本烈度与设防烈度,两者区别?

地震烈度是通过地震时地面的建筑或其它有关物体的反应的一个量,常用人的震感、建筑物反应来衡量,有一个国家专门的烈度表,地震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抗震设防烈度是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它不仅和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有关,还和建筑物本身的要求有有关,甲级、已级、丙级四设防烈度是不同的。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烈度是发生地震时大地发生的倾斜;地震基本烈度是某一地区多年地震统计的最高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建筑物设计时要满足不低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设计要求. 如: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那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至少为6.当然,有些建筑要求可能是7或8.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三、地震基本烈度名词解释?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四、什么是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它们是怎样确定的?

地震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最大可能性。

抗震设防烈度是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它不仅和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有关,还和建筑物本身的要求有关,不同建筑物有不同的设防烈度要求,但一般来说其建筑设计的设防烈度要求应不低于当地的基本烈度。

五、地质时代的基本顺序?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共五个代。

古生代又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噩纪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3个纪。

六、判断基本是平和质的标准?

是一种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称为“平和质”。典型的舌象表现为淡红舌,薄白苔。

这类人一般比较匀称健壮,性格也比较随和、开朗,平时较少生病,对外界适应能力强。

七、平和蜜柚节基本情况介绍?

平和蜜柚节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平和县人民政府承办。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福建省政协科教文卫委副主任、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一明,中共漳州市委副书记阮开森等出席当天举行的开幕式。

中共平和县委书记郭德志致欢迎辞。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敢闯敢试的平和人民怀着弱鸟先飞、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紧紧抓住机遇,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在山里田间种下了一棵棵蜜柚树。近年来,平和着力扩规模、提品质、打品牌、拓市场、深加工,不断做大做强蜜柚产业,平和人民创造出蜜柚般的甜美生活。

八、地质勘探基本知识?

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地质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获取地质信息和地质资料,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的过程。以下是地质勘探的基本知识:

1. 地质勘探的目的和意义:地质勘探是为了发现、评估和开发矿产资源,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2. 地质勘探的分类:地质勘探可以根据勘探对象、勘探方法、勘探阶段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3. 地质勘探的方法: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钻探、地球遥感等。

4. 地质勘探的步骤:地质勘探的步骤包括选题、立项、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等。

5. 地质勘探的技术要求:地质勘探需要具备科学的理论知识、严密的工作作风、精细的技术操作和高效的管理能力。

6. 地质勘探的风险和安全: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 地质勘探的成果评价:地质勘探的成果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九、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答: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就是地质技术人员要到野外实地勘察地形地貌,发现地质露头岩层岩石走向,倾向,倾角,岩层向斜,背斜,地质特征很发育,向斜背景蓄水丰富,这就是地质工作者所研究的。

十、地质景观的基本类型?

地质地貌景观可分为河流地貌(三峡)、冰川地貌(绒布冰川)、黄土及风成堆积地貌(黄土高原,塔克拉的干沙漠等)、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岩溶地貌(桂林山水)、黄土地貌(塬、梁、峁)、流水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风蚀地貌(新月形沙丘,雅丹地貌等)、海岸地貌(石老人)。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