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损失计算公式:Q=(导热系数*保温面积*温差*保温时间/保温厚度)
地质规程是一套规范和指导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环保和高效。煤矿地质规程涵盖了地质勘探、资源评估、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煤矿地质规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地质勘探:煤矿地质规程规定了在勘探阶段需要收集的地质信息,如地质结构、煤层厚度、瓦斯含量等。此外,规程还规定了勘探的方法和技术,如钻探、物探等。
2. 资源评估:煤矿地质规程规定了煤矿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煤层厚度、品质、可采储量等参数的计算和评估。资源评估结果将为煤矿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3. 地质环境保护:煤矿地质规程强调了在开采过程中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规程规定了防止地面塌陷、防止矿井水污染、防止煤矸石污染等措施,以确保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地质灾害防治:煤矿地质规程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矿井水涌、瓦斯爆炸等)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规程要求在开采前对矿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 监测与管理:煤矿地质规程要求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开采活动的安全。规程规定了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如地面沉降监测、瓦斯浓度监测等。同时,规程还强调了对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煤矿地质规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对于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环保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答:煤矿塌陷系数是指煤矿开采煤层后相对应地表塌陷深度(m)与所采煤层厚度(m)的比值,即煤矿塌陷系数=塌陷深度(m)/煤层厚度(m)。煤矿塌陷系数大小主要与开采煤层时顶板管理方式、煤层顶板岩层结构、构造及岩性有关。
一般情况下,采用完全顶板跨落法管理顶板时,其煤矿塌陷系数在0.6左右,采用充填法开采时,采后煤层顶板不直接跨落,而是缓慢下沉,其塌陷系数将变小,一般在0.1~0.2。等等。
在达西公式中的λ即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也称沿程阻力系数。水流流态分为层流,过渡流和紊流。在层流中的沿程阻力系数为
至于过渡流和紊流中的沿程阻力系数,至今尚无理论公式。1933年,尼古拉兹对内壁用人工沙粒粗糙的圆管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水力学实验,得到了沿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1944年,穆迪根据前人试验成果,在双对数坐标中绘制了λ,Re,Δ/d(相对粗糙度)的关系,即为著名的穆迪图。根据尼古拉兹等人的试验结果,沿程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归纳如下:
1.当4000<Re<100000,可用勃拉休斯公式
2.当Re<10的6次方,可以用尼古拉兹公式
1.地质调查报告:包括地质勘查情况、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和分布、煤品质、地质灾害等内容。
2.矿区地形地貌图:主要反映地形和地貌特征、矿山开采范围等信息。
3.矿区地质图:主要反映煤层、底板和顶板的地质情况,勘探孔位图、钻孔进尺图、岩层分布图等。
4.地下水文地质图:反映地下水的水位、水流方向、水质等情况。
5.煤炭资源量估算报告:包括煤炭储量、可采储量、煤层厚度、煤质等指标。
6.安全评估报告:包括矿山开采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等综合评估内容。
7.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质勘查钻孔、采样分析数据、地面测量、地下水勘探等资料。
热损失计算公式:Q=(导热系数*保温面积*温差*保温时间/保温厚度)
设气体密度为ρ,速度为v,管路直径D,长度L。气体流动摩擦系数f,则压力损失=(f*L/D)*1/2*ρ*v^2
对于长管道,局部压力损失可忽略,管道中的总压力损失Pw=Pf=(λL/d)ρV^2/2或 Pw=ρgsLQ^2,式中:ρ-—流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s——管道比阻;L--管道长度;Q-—管道流量。管道比阻与沿程阻力系数的关系:s=8λ/(gπ^2d^5)。λ、s可查水力计算手册。
地下开采煤层硬度分级一般分为:
1、薄煤层,小于或等于1.3米。
2、中厚煤层,1.3~3.5米。
3、厚煤层,大于3.5米。
4、特厚煤层,超过8米。 露天开采煤层硬度分级一般分为: 1、薄煤层,小于或等于3.5米。 2、中厚煤层,3.5~10米。
地质是井下收集第一手资料、整理成成果资料、上图、分析研究、提供上报地质资料。
测量是由设计给定井下实际位置(给线)、导线测量、计算、成图、提供采掘图。 煤矿离不开地测工作,所以说地测工作是矿山的眼睛。
对传统的确定性系数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中未能考虑各评价因子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将层次分析法与确定性系数法相耦合的加权确定性系数法。
利用传统确定性系数法计算各因子不同特征变量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大小,并将所有因子的易发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进而分析多因素耦合下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大小。
以陕西省澄城县地质灾害为例,在GIS支持下分别采用传统确定性系数法与加权确定性系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加权确定性系数法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确定性系数法。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