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因为水的源头,所以有水量小,流速快,含沙量小,有夏讯,夏季冰川融水。
青藏高原的河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内流区和外流区。高原东部、南部和东南部河流属外流区。高原内流与外流河之间,有的地方并无明显的分水岭相隔,分水线在平面上呈犬牙交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晚近地质时期高原强烈隆起的结果。
高原河流内外流水系的分布形势与地形密切相关。高原地势的总轮廓是西北高而东南低,河流也大都由西北部或西部向东南、东北或南部倾泻。同时,河流水系格局,也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
内流区河流中较大的有注入柴达木盆地南霍布逊湖的柴达木河,注入色林错的扎加藏布(主干长近400公里),注入达则错的波仓藏布(主干长200余公里),注入依布茶卡的江爱藏布以及措勒藏布和惹多藏布等。高原内流区的河流多以湖泊或盆地为中心,呈向心状排列。由于深处内陆、降水稀少,河水缺少补给水源,源短流细,河网稀疏。
高原上的河流深受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河流在发育过程中塑造成独特的形态特征。在高原隆起以前,这里的河流已进入河道弯曲、分叉、河床宽坦的老年阶段。可是,随着高原的大幅度强烈隆起,河床来不及向下侵蚀,切割不深,老河床的宽谷形态原封不动地被保存下来。与此同时,高原边缘的河流下游段却被改造、被切割成深邃峡谷。这种现象叫“地形回春”。由于地形回春的结果,高原边缘的河流无论是大江还是小溪,都是坡陡流急、险滩栉比、峡谷相连。许多地方起了雷公滩、大跌水等非常形象的名字。从这些名字里,似乎可以听到震天价响、汹涌澎湃的流水声,看到那悬崖绝壁,夹江对峙的惊险形势。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有“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峰之间高差不大,地形相对山区较为平坦,“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除雅鲁藏布江峡谷极少数地区)
河流分布
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黄河 长江 澜沧江(湄公河)都发源在这里。还有许多的大江大河也在此地,如: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印度河等等。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
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最早一期石林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
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石林继承发展,相互叠置,层次分明地理。
中国喀斯特最多的地方,到处都是山,没有平原
峰海拔1787米,与东部石泉村最低处海拔仅只9米,高低相差达1778米,在省内实属罕见。这是由于天目与昱岭山脉的蜿蜒于西北,西南山区平均海拔千米以上;而临安镇以东,毗接“长江三角洲”平原故大部分的河谷平原仅海拔50米以下。
二、西北南三面环山,向东呈马蹄形开口。这是由于西北的天目山脉,南面的昱岭山脉蜿蜒、怀抱而致;而东面无高山阻当,形成低丘平原,形如畚箕;故而自东南来的暖湿气流,遇山抬升,形成温暖湿润多雨,利于作物生长。
三、地形破碎,类型多样。市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区面积约有25万亩;500—1000米的低山区面积约109万亩;100至500米的丘陵区面积约270万亩;100米以下的平原约50万亩。从而出现了中山,中低山、山原、低山、高丘、低丘、岗地、垄地、盆地、河谷阶地、河漫滩、山前冲击扇,山前坡积洪积地等地貌形态。
四、独突的齐平山顶和河谷阶地。齐平山顶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崇山峻岭的百丈峰至天目山一带;分别出现了1200米左右;800—900米;600米左右;200—300米的四级齐平山顶。诸如龙塘山、千顷塘、千亩田(南)等高山顶巅,均有宽平微凹顶面的“高山草甸”,它们都为高山地表受长期侵蚀,逐渐削平而成淮平面状。后又经地壳拾升幅度差异和山岩坚硬程度不同、而形成多级梯次。这种地壳运动,也表现在河谷两旁和山前地带。因而形成河谷多级阶地和山地峡谷洪积扇①的发育,如南苕溪两岩分别有7—8米,15—20米两级阶地。以及百丈峰北麓有3—4级洪积叠滩等现象。
五、流水作用的影响。因我市自西向东落差大,加上雨量充沛,流水自然湍急。因此对地形塑造影响较大。水系大多呈树枝状或方格状,溪流沿断裂线和坡向切割,所以形成许多峡谷,陡坡。如浙西大峡谷,太湖源等风景区。与此同时由于水的作用形成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如风景区千顷塘、千亩塘(田)。昌化,於潜和临安等三大河谷平原,均处于昌化—杭州东西向断裂带与东北—西南断裂带交错地区。由于受流水的冲刷和堆积往往使溪流两岸谷地,盆地形成畈田耕作区,诸如龙岗娘娘畈、於潜凌口、南门畈、临安横潭畈等,串珠河流谷地(即层层梯田)全市到处可见;呈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延伸
三叠纪后期的印支运动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海水退去,基本上处于大陆环境。中国东部则结束了“南海北陆”状态,华南和华北连成一片,古生代以来南北部的显著差异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东西部的差异却突出起来。
美国本土的地势特征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没有东西走向的山脉。 本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地形区。
1.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大西洋沿岸低地
2.西部属科迪勒拉山系:它纵贯北美洲西部,在美国境内宽1700公里。该山系由东部的落基山脉、 西部的喀斯喀特山脉、内华达山脉和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组成。
3.中部大平原它位于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和西部的落基山之间,北起五大湖沿岸, 南接墨西哥湾没岸平原,从北到南贯穿整个美国中部,约占美国全部土面积的1/2。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高地的形成与地球的形成有很大联系。
黄土高原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1.通过填制1:5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地质资料。
2.为地质工作部署、成矿远景区划、成矿预测提供地质依据;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经济建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
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 36′12之间,东西长136公里,南北长183.6公里,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 36′12之间,东西长136公里,南北长183.6公里,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临夏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辖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总人口190万,其中,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6.4%,东乡族和保安族是我州独有的两个民族。临夏历史悠久,秦汉王朝时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河州、导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重镇”之称。临夏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降雨量537毫米,无霜期157天,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物产丰富,资源富蕴,气候温和,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