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1]
但从传统上,水文水利界仍以东支为正源。以东支为正源,岷江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岭;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岭,一般以东源为正源,两源汇合于虹桥关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711公里(一说735公里[2],以大渡河(1062公里)为正源,则全长1279公里
浑江,发源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北部哈尔雅范山。自恒仁县流入宽甸县青山沟、太平嘴等4个乡,由下露河浑江口处注入鸭绿江。
浑江,汉代称盐滩水,又名沸水,清时称浑江,亦名混江。黄海入海河流鸭绿江支流。为鸭绿江中国一侧最大支流。系辽宁省宽甸县与桓仁县的交界河流,源出吉林省白山市北部哈尔雅范山。(一说:三岔子以上为河源区,主要支流有西南岔河、西北岔河和东北岔河。3条支流分别发源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南麓的大板石岭、三长旗岭和枫叶岭,汇于三岔子后称浑江。)浑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白山市,后经过通化市及辽宁省的桓仁、宽甸两县汇入鸭绿江。干流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15044平方公里。
指的是长江,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而流经黄鹤楼的“江”即为长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想念自己的家乡却有家难归,为此充满迷离之愁绪,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全诗原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话文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这首《黄鹤楼》,《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写“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颈联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又称徽港,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干流长373公里,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
新安江源出古徽州休宁县六股尖东坡,源头海拔1350米,北流近20千米左江龙溪后称大源,东北流约17千米,右纳小源后称率水(上游在率山,故名)。以下在休宁县境右纳沂源,新岭水,汊水,在屯溪左汇横江后称渐江,东北流21千米至浦口,左纳新安江最大支流练江后始称新安江。自此折向东以,沿途左汇棉溪、昌源、大洲源;右汇街源河,在街口附近进入浙江省境,继续东南流,经淳安、建德两县,左纳云源港,东源港,右纳郁川(郭村溪)、武强溪、凤林港,穿铜官峡谷(新安江水库大坝在此修建,水库回水可上溯至安徽深渡),再右纳寿昌江,流至梅城东与兰江汇合后称富春江。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下游为新安江。
松花江上游是蛟河
松花江上游支流
蛟河,又名嘎呀河,明代称秃都河,清代称退抟(推屯)河,均属满语音转河名。发源于蛟河市二秃顶子峰西侧,流向西南,在蛟河市城西拉法河(流域面积885平方公里,河长56.7公里)自右岸汇入,至池水乡注入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积2470平方公里,河长84.7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9‰。蛟河上游为低山、丘陵,流至南岗子进入蛟河盆地,河槽较深,河底为沙及沙卵石,有冲淤,两岸多水田。蛟河市区以下,河槽加宽,河底为细沙和小卵石,洪水时水面宽达千米以上,冲淤和坍岸现象均较严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蛟河
别名
嘎呀河
地理位置
松花江上游
干流概况
蛟河,又名嘎呀河,明代称秃都河,清代称退抟(推屯)河,均属满语音转河名。发源于蛟河县二秃顶子峰西侧,流向西南,在蛟河县城西拉法河(流域面积885平方公里,河长56.7公里)自右岸汇入,至池水乡注入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积2470平方公里,河长84.7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9‰。蛟河上游为低山、丘陵,流至南岗子进入蛟河盆地,河槽较深,河底为沙及沙卵石,有冲淤,两岸多水田。蛟河县城以下,河槽加宽,河底为细沙和小卵石,洪水时水面宽达千米以上,冲淤和坍岸现象均较严重。
蛟河 原称嘎呀河,发源于前进乡张广才岭二秃顶子山西侧,由东北流向西南,沿途接纳平地沟、大二道、静安、小二道沟、北沟、杨木林子、长岭子、苦巴、义气、小富太、乌林沟、柳树林子等河流,流经前进、南岗子、乌林、拉法、蛟河等乡镇,于蛟河镇西北与拉法河相汇流入松花湖。河长89.7公里,流域面积1121平方公里,平均河宽70米,平均河水深0.7米。多年平均流量11.3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每秒140立方米,是本县最大河流。
主要支流
小蛟河 (南河)。发源于黄松甸镇巴掌山北侧,由东南流向西北,沿途汇集永青、同青、后柳、平岗、泥鳅等河流,流经黄松甸、白石山、新农、奶子山、蛟河等乡镇,于蛟河镇西与蛟河汇合流入松花湖。河长47.1公里,流域面积422平方公里,平均河宽60米,河水深0.4米,多年平均流量4.82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每秒50立方米。
拉法河 发源于新站镇北境,吉兴屯北沟,沿途接纳朝阳沟、龙凤、黄泥、大姑家、义马、海青、东德等河流,流经龙凤、新站、拉法、蛟河、池水等乡镇,汇合蛟河,于池水乡池水屯东注入松花湖。河长65.6公里,流域面积920平方
嘉陵江的发源地是陕西凤县。嘉陵江源头风景区位于陕西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三十三公里处的秦岭之巅。属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风景区之一,总面积三千六百公顷,著名的嘉陵江发源于景区内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嘉陵谷中。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上游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图们江上游称“红土水”与溺流水,以下称图们江。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麓,集红土水、石乙水、红丹水、弱流水等,汇合处向东流,在和龙市崇善乡罗山农场对岸红丹水汇入后转向东北,至古城里附近左岸红旗河与对岸的西头水相继汇入,古代称三江口,至此东流经图们市向东入海。
新安江的源头是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的冯村河。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具备的美丽图景。
太原江上江酒店位于亲贤街世贸中心,占地四层,是家集洗浴、住宿、餐饮一体的高品质酒店,洗浴价格较贵,有988元、688、388不同档次的洗浴套餐,单次洗浴一般为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