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律法规而言,煤矿生产能力应该和原煤产量是一致的。因为如果原煤产量超过煤矿生产能力就是重大安全隐患之一,超能力生产,是需要停产整顿的。煤矿的生产能力是由国家组织相关专家对矿井的通风能力,运输能力和煤矿其他影响因素综合测算所得,最终结果是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是可以避免因超能力生产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截止2018年6月12日,贵州全省共有435处合法生产煤矿,合计产能15619万吨/年。
其中,贵阳市12处,合计产能216万吨/年;六盘水市120处,合计产能5883万吨/年;遵义市52处,合计产能1392万吨/年;安顺市19处,合计产能600万吨/年;毕节市163处,合计产能5605万吨/年;黔西南州53处,合计产能1557万吨/年;黔南州16处,合计产能366万吨/年。
与上月相较,减少煤矿15处,合计产能315万吨/年,其中生产煤矿5处,减少产能39万吨/年;增加煤矿10处,合计产能216万吨/年。
贵州省能源局之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贵州全省共有生产矿井煤矿总计443处,核准(核定)生产能力15718万吨/年。
而截至2017年12月底,贵州省共有生产矿井476处,合计产能16063万吨/年;建设矿井59处,合计产能3345万吨/年。
决不许产能过剩,每月每季都卸产卸量。
产能可以是指企业、生产线、单台设备一定时间的产品的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
相对上达定义,产量是指企业、生产线、单台设备一定时间的实际产品数量。
一般来说,产能比产量要大,但也不是绝对的,当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组织合理,技术上有创新,工艺水平先进,则产量突破产能也常可见。
煤矿试生产范围当然是初步设计里面标明的首采面,这符合基建煤矿的规定。煤矿基建工程围绕首采面生产开展相应的工程施工和建设,当然不限于该面,可以配套按照采掘接续,布置其他相关系统上的巷道,也可以掘进备用面,这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该首采面是属于首先投产验收的工作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安全管理规定,禁止边建设边生产,是为了保证在建设期的煤矿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确保安全,禁止强行生产、带病生产。边建设边生产属于严重违规。
煤矿的实际产能不允许超过核定产能的百分之十,比如,某个煤矿核定年产量100万吨,那么煤矿的年实际产量就不能超过110万吨。煤矿的核定产量是根据矿井的通风能力和主井的提升能力确定的,如果是大大的超过了核定产能,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一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增产增供。
指导煤炭主产区和重点企业,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安全有效释放先进产能。
二是进一步核增和投产优质产能。
支持具备条件的优质产能煤矿释放先进产能。
三是适度增加煤炭进口。
支持企业用好国际资源,保持适度进口规模,有效补充国内供应。
四是着力提升存煤水平。
支持地方和企业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准备一定规模应急储备资源,着力增加电厂存煤。
五是重点保障发电供热用煤需要。
六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哄抬价格等违规行为,稳定社会预期。
答:根据我国应急管理部第4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煤矿超产能是这样算的,一煤矿全年原煤产量超过核定(设计)能力幅度在10%以上,或者月原煤产量大于核定(设计)生产能力的10%的。
二煤矿或其上级公司超过煤矿核定(设计)生产能力下达生产计划或经营指标的。
煤矿产能在矿山 企业建设之前就已经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核定了,国家规定任何矿山企业不得超能力生产,否则就是违法。
因为矿井的系统设计都是按造产能设计的,通风,提升,排水,压风,运输,供电等都已按产能设计,如果超能力生产就会给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要想查煤矿的产能可以去当地的安监部门一查便知。也可以查一查矿井原始设计,一般介绍矿山概况的时候,首先就介绍矿井规模,产能。
产能的计算公式:
产能=单位工作时间/节拍时间。
其中:节拍时间是指该拉产出单位产品的时间间隔,它等于该拉的瓶颈时间。单位工作时间是指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
产能指企业全部资产和人力运转条件下的生产能力,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通常用生产的工时数来表示;产量即生产产品的数量,通常用生产产品的个数来表示。
比如某口罩生产企业,雇佣工人50人,每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此口罩厂的每天的产能就是:
50人x8小时/人=400小时;
如果每人每小时生产的口罩是120个,那么此口罩厂每天的产量就是:
120个/小时x400小时=48,000个。